施政报告前瞻 叶秀亮:救经济不一定要救楼市|财策相对论
撰文: 黄祐桦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报告9月17日出炉,坊间有不少意见聚焦如何救楼市,以及搞旺整个资本市场,究竟这些方法是否真的对香港长远发展有利。今集我们请到经济学者叶秀亮教授,和我们分享他对于坊间倡议及施政报告的看法,同时亦就香港未来产业提出建议。
百元印花税放宽至600万二手楼 实质帮发展商出货
地产建设商会提出将100元印花税扩展至600万以下物业,叶秀亮认为,表面上是增加市场流动性,但实质上是帮助发展商出货,部分买家或会因此高价入市。虽然他亦不挂除政府会接纳,但直指这种措施难以扭转楼市整体下行的大势,料市场仍需进一步调整。
倡增建夹心房屋、居屋 提升市民幸福感
他又认为,救经济不一定要救楼市,政府亦可以从其他路径救经济。其中一大方向是推进“北部都会区”计划,可以增建更多夹心房屋和居屋。纵使经济下行周期难以避免,但如果市民可以以平价上车,能实质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长远可发展中价专科医疗产业
叶秀亮又认为,长远政府可以发展中价专科医疗产业。他解释因为香港的医疗质量受认可,如果若能将中价专科诊疗费设定在400至500元内,中价专科手术控制在万余元水平,亦能有效吸引国内及东南亚患者,但中价专科医疗应优先为香港人服务。
他又指,可以待中价专科医疗成熟后,推动医疗器材本地化生产,例如各类导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