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奏AI泡沫 沽神Burry突“冚牌”  谋11.25上演大龙凤

撰文: 张伟伦
出版:更新:

尚有大约一个半月时间2025年便结束。若要讲及今年环球金融市场的关键词,肯定非人工智能(AI)莫属。不论是中港股市,又或者是美股等外围股市,只要能与AI概念沾上边,相关股份,即时成为投资者追捧对象。最佳例子就是今年2月时,内地AI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中港股市投资者,纷纷在市场上物色相关概念股,带动港股在短短一个月内,累积4000点升幅至23000点。市场人士更以DeepSeek moment来形容这段时光。

2025年9月10日,上海,2025外滩大会上,英伟达(NVIDIA)公司参展。(CFP)

AI概念在美国股市的影响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股在今年内多次创下新高,其主要动力来自英伟达(Nvidia)及苹果等科技七雄。其中英伟达更成为,全球首间。市值超过5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除却科技七雄外,包括甲骨文或是帕兰泰尔(Palantir)等公司一样受益于AI概念,成为投资者宠儿。甲骨文创办人埃利森,更因为公司股价攀升,身家一度超过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帕兰泰尔股价,于年内累计升幅达到150%,可见AI概念在资本市场受欢迎程度。

华尔街中人预警 科企估值过高

AI炒作概念会否在短期内结束?相信机会不大。不过,已有不少华尔街中人发出预警,科技股估值已过高,预期在未来2年,美股将会出现调整,幅度介乎10%至15%。

不单止作出看淡的言论,更有市场人士身体力行,对英伟达及帕兰泰尔两只AI概念股建立空头。他是谁?就是成功预测次按危机爆发的传奇基金经理﹑电影《沽注一掷》的原型人物布瑞(Michael Burry)。

外界将雷曼兄弟因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事件,称之为“雷曼时刻”(Lehman Moment)。(GettyImages)

布瑞的经历有多传奇?眼光有多准绳?单从他早在次按危机爆发前夕,已沽空相关资产。最终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及金融危机爆发,而名利双收便可知一二。其事迹更被作家刘易斯,改编成为小说The Big Short,再被改编为电影《沽注一掷》,更加增添布瑞本人的传奇性。

《沽注一掷》剧照。

建两AI巨企空头 名义价值逾10亿美元

近年布瑞不时将焦点投放在科技股,包括阿里巴巴(9988)及京东(9618),并对相关科技股建立期权多头。不过对于有股王之称的英伟达,以及数据分析公司帕兰泰尔却另有看法。早前布瑞旗下的赛恩投资管理(Scion Asset Management)上载第3季13F报告,显示对帕兰泰尔认沽期权名义价值达9.12亿美元,对英伟达认沽期权价值约1.86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其组合权重达到80%。从有关持仓披露,反映出布瑞对具AI概念股的取态如何。不过有关数据,只反映出截至今年9月底持仓情况,目前尚未知道他是否仍持有有关空头。

Michael Burry社交媒体x的撷图。

布瑞不单止建立空头,日前更在社交媒体发出帖文,指出多间大型科技公司,透过延长资产“有效使用寿命”,以低估折旧来擡高利润,更指出这是“现代最常见的欺诈之一”。

布瑞认为,科技公司大规模采购英伟达芯片和伺服器,以扩充算力,通常只有2至3年产品周期的计算设备,其折旧年限不应该被延长,可是所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营运商,都有作出有关行为。他又估计相关科技企业,在2026年至2028年间低估折旧1,760亿美元。布瑞又表示,到了2028年甲骨文的利润或被夸大26.9%,META利润则被夸大20.8%。

Palantir行政总裁卡普(Alex Karp)。(getty image)

当布瑞对帕兰泰尔做淡的消息曝光后,该数据分析公司行政总裁卡普(Alex Karp)直言,布瑞做淡的2家公司,刚好是目前市场上最赚钱的公司,认为布瑞的做法是相当奇怪。

布瑞旗下对冲基金突取消SEC注册

在布瑞发出科企低估折旧的帖文后不久,就传出布瑞旗下赛恩资产管理的注册资格已于11月10日终止。外电报道,据呈交美国证交会(SEC)申报文件显示,赛恩资产管理的注册资格已于11月10日终止,意味布瑞再次关闭其经营的对冲基金。截至今年3月底,赛恩资产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54亿美元。

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封据称是布瑞致投资者的信件,指出赛恩资产管理将会关闭,并且向投资者返还资金。信内亦指出﹕“我对证券价值的估计与市场不符已有一段时间”。不过暂时无法验证信件的真实性。

不过报道亦指出注销注册也可能表明,布瑞计划将赛恩资产管理转型为“家族办公室”。因“家族办公室”毋需在SEC注册,其本人亦暗示将于11月25日发布重大消息。

Michael Burry。(getty image)

另一方面布瑞,亦就针对帕兰泰尔及英伟达建立空头解画。他澄清买入了5万份帕兰泰尔认沽期权合约,每份合约涵盖100股。每股期权费为1.84美元,总支出为920万美元,这些合约可以使他在2027年以50美元的价格,沽出该数据分析公司股票。

他也披露,持有1万张英伟达看跌期权,到期日为2027年12月17日,行使价为110美元。

科企封闭投资安排 或致骨牌效应

当然对AI及科技企业持保留态度的市场人士,并非只有布瑞一人。早前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布伦德指出,目前金融市场面临三大泡沫分别为AI﹑加密货币以及债务。布伦德的言论,正好反映外界渐渐对AI发展,或蕴酿成新一波泡沫的忧虑。

2025年2月3日, OpenAI行政总裁奥尔特曼(Sam Altman)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企业AI推广活动。(Reuters)

市场人士担心AI发展形成另一次泡沫,一方面与OpenAI等多间大型企业宣布,对AI芯片﹑数据中心及算力,合共作出数以千亿美元投入,但是却无法指出何时带来具体收益,以及从何获得资金以落实投资承诺。另一方面是多间大型科企,宣布互相购买产品及投资的安排,形成一个近乎闭环式安排。有台湾传媒指出,这种交叉投资及长期合约的绑定,会让收入提前或重复反映一旦需求降温﹑资金链收缩,就会产生骨牌效应。

觉得有点抽象?不如看看以下例子。ChatGPT母公司OpenAI,获得英伟达投资1,000亿美元,OpenAI则向英伟达购入数百万颗芯片,以及兴建数据中心,透过有关方式将资金回流至英伟达。OpenAI亦计划向AMD购入芯片,当OpenAI购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从AMD获得认购权,每股行使价仅1美仙,最多可以持有AMD 10%股权。

甲骨文董事长埃里森。(GettyImages)

OpenAI同时与甲骨文签定协议,向甲骨文购入算力合约,规模总值3,000亿美元。为满足OpenAI对算力的要求,甲骨文向英伟达购入芯片。有关安排,不就是透过交叉投资及长期合约安排,形成的一个闭环系统?。

不过这种闭环系统安排,却引发市场人士关注。有部份华尔街金融机构,提供云端科技新创贷款,涉及金额达到110亿美元,而英伟达的芯片则被寻求贷款的企业,用作担保。据台湾传媒引述野村投信的投资策略部副总经理张继文指出,虽然现时在账面上仍未看出影响,但是未来芯片折旧摊销速度将会加快。他进一步指出,传统科技投资设备摊销年期介乎6年至8年。可是AI芯片迭代速度快,当英伟达新一代Rubin架构上市,目前的H系列及GB系列芯片价值会加速下滑,届时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的AI初创公司,将要面临估值下调的风险。

其实布瑞或张继文的观点,正好反映市场人士,对科技企业作出巨额资本投资,产生的折旧与摊销等成本相当关注。一旦出现如布瑞所言,科技企业低估折旧成本及擡高盈利的情况,市场人士难免对相关企业进行估值重估,或会引致市场人士调低有关企业估值。

华尔街老行尊﹕市场夸大AI泡沫忧虑

至于AI概念,是否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后,另一个金融市场泡沫?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应对?这是市场人士最关注的议题之一。曾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美林证券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并且成功预测科技泡沫狂潮爆破的克劳夫(Charles Clough)却认为,目前市况与上世纪90年代末科技狂潮不同。他指出,如今的科技巨头,拥有稳健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可观的盈利,在经济低迷中具备一定免疫力。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他认为,目前拥有更充裕市场流动性,为股价进一步上扬提供了空间。他表示人们在泡沫问题上问错了问题,人们以为会重演过去的经历,但世界已经不同了,特别是资本市场已与当年不同。

瑞银资产管理主动多元资产基金经理傅钰指出,即使泡沫存在,距离爆破可能仍需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年。在此期间投资者应在密切关注风险的同时,继续捕捉市场机会,并通过多元化配置来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