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电子化:科技平台势成破局关键|方保侨

撰文: 方保侨
出版:更新:

在政府推动下,香港的数码支付正进入加速转型阶段。运输及物流局早前宣布,所有的士须于2026年4月前全面接受至少两种电子支付,包括二维码方式,象征公共交通数码迈向无现金化的重要一步。不过,从政策到落地仍有距离,特别面对以个体经营为主、习惯现金交易的传统行业,转型挑战格外突出。

的士司机一向讲求“快、灵活、收现金”,多年来形成的营运习惯难以短期改变。许多司机仍认为电子支付系统容易出错、入帐需时,对新模式存疑。政府虽以统一标准推动无现金出行,但若司机在实际操作仍感不便、交易延误或需承担额外成本,只安装本地二维码支付方式而不支援信用卡,更会令游客不便,削弱香港作为国际的形象。此外,在执行上,司机若以“机器坏”为由拒收电子支付,是否构成违规?这些细节未有明确指引与配套支援,只会加深行业抗拒,令转型更添阻力。

因此,要令政策真正落地,不能单靠法规约束,还需配合具体的技术方案与运作支援。这正是本地科企可以发挥影响力的地方。以本地网约的士平台 DASH Taxi 为例,平台不仅提供收款功能,更针对香港市场的独特营运文化,设计出与的士咪表连接、即时更新车资的电子支付系统。司机无需手动输入金额,既省时又减少出错,提高服务效率;乘客则在行程结束后,由应用程式会自动结算,无需再等找续,车程与收款可即时同步完成。

DASH Taxi 采用免佣模式,为司机提供专属应用程式,确保每笔交易透明可查体现以司机为本的设计理念。平台亦设有即时真人客服,协助司机与乘客处理支付争议,令无现金交易的体验更接近“交更收现金”的效率。此举令司机明白电子支付亦可确保收入清晰透明,真正从科技中受惠。作为全电子支付的士网约平台推出短短三个月,登记司机已逾万人,足见的士司机并非抗拒电子支付,只是需要更多的支援来过渡。

香港的士行业结构分散,小型车主与自由司机占多数,单靠政策推动或补贴难以全面覆盖。唯有科技企业愿意主动走到前线,、从行业生态出发,设计贴地方案并连结各持份者,成为政策与实务之间的重要桥梁。这类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不仅能协助政府化解落地困难,也能在推动行业升级的同时,开拓可持续的商业机遇。

电子支付的推行,不应只符合法例要求,而应成为行业升级与现代化的契机。

当政策具前瞻性、企业有责任感、司机与乘客愿意参与,香港的士业才可摆脱现金依赖,迈向电子支付的新时代。数码支付的普及,不只是支付方式的更新,更是信任、文化与制度的转型,也是智慧城市的试金石,考验香港如何让科技切实落地,推动社会实质变革。

【财经专栏】技经四方方保侨

于资讯、通讯、科技及电子消费品市场工作超过二十年,引入过不少新科技产品,并创办多个业界组职,及为多个非牟利机构担任委员提供专业意见。现任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香港互动市务商会创会及荣誉会长、电子学习联盟创办人、世界资讯通讯与服务业联盟董事、香港金融科技商会召集人、电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电讯规管事务咨询委员会成员、运输署智慧交通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乐施会董事会成员、香港小童群益会资讯科技委员会委员、香港红十字会资讯科技委员会成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