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2025.张耀梁专访|41岁转做全职运动员 只为跨过关键37秒
在Nike昨日发布的一辑向香港运动员致敬的照片里,张家朗、欧铠淳、吕丽瑶等中坚份子列阵是意料中事,一些平日较少在品牌活动或媒体报道里曝光的面孔也是今次企划的主角,可说是为香港体坛带来一点小惊喜。当中马拉松运动员张耀梁走过的路是特别的,他由一个准时上班、放工跑步的素人,变成披上港队战衣出战全运会的港将,早前更决定暂搁正职,以41岁之龄投身全职运动员行列,这不单单是一个关于运动的决定,而是人到中年忽然急停转线,虽说有失必有得,但人大了就会明白,取舍也关乎做人的勇气。
所以,今次访问,邀请了张耀梁成为对谈的主角。他不像他的教练陈家豪那样健谈,甚至称得上寡言,面对提问通常dead air两秒,然后一句起两句止,访问的难度绝对不低;不过一谈到推使他转做全职运动员的马拉松目标时间“219”(甚至更快),他会立即回答:“跑到‘21几’,同‘220’好大分别!”他此刻的马拉松个人最佳时间为2小时20分36秒,何时跨过37秒这道坎?他只知道,今天坐言起行接受挑战,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答案。
问:第几次参加全运会?
答:第一次。
问:知道要参加全运会,有什么感受?
答:尽管全运会不是我今年最重点出击的一场比赛,但全运会是我决定转做全职运动员的其中一个原因。
去年开始,我进入体院制度成为兼职运动员,今年决定转为全职。虽然田径项目由深圳主办,但马拉松赛道是跨境设计,部份路段位于香港,能够在香港穿起港队战衣参与大型综合运动会,对任何香港运动员来说都是特别的回忆,毕竟运动生涯有限,既然有机会,就尝试把握。所以当知道入选全运名单时,也为自己达到目标而高兴。
问:由你说出“运动生涯有限”,特别有说服力,因为你是42岁才转做全职运动员。中年转行本就不容易,运动员更是一份讲求体力与恢复的工作,听起来十分疯狂。
答:我是41岁转全职的,全职之后才过生日,所以要“减番1岁”,哈哈。
没错,运动员的确是一份讲求体力与恢复的工作,年轻人一定有更大优势,但正正因为这样,我才不能再蹉跎。换转是35岁的那个我,可能会犹豫不决,觉得自己在工作和跑步之间还有空间,但踏入“四字头”,我真的觉得今次是我能够冲击目标时间的最后机会了……
问:你的目标时间是什么?
答:我现在的个人最佳时间是2小时20分36秒,我希望突破2小时20分大关,跑进2小时19分。
问:“219”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答:“219”是一种自我追求。
当纪嘉文于2021年华伦西亚马拉松跑出2小时19分48秒,我发现原来香港跑手要跑进“219”是有可能的,但我可以吗?直到2023年柏林马拉松,我跑了2小时23分27秒,虽然跟“219”有点远,但当时我练得不好,家豪(教练陈家豪)给我一些3个10K的训练,要我开3分30秒步速,我的状态差到跑“4分披”,结果却在比赛跑出当时的个人最佳时间,对我来说是强心针,于是开始蕴酿冲“219”的想法。或许是跑步人才明白吧,但我真的觉得“220”跟“219”争好远!
问:在马拉松的世界,37秒是一道不易跨过的坎吧?
答:可以说很困难。特别是见到其他几位早已突破“220”的香港跑手的训练内容,我的训练计划还未到他们的层次,但始终我年龄比较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要控制,恢复亦比较慢,所以我才决定转做全职运动员,既然年龄不能逆转,那就把握当下。
问:“选择”意味着取舍,够胆取舍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你会给全职运动员这个选项多少时间?
答:转做全职运动员是一个很大的决定,我考虑了一个月,在此特别感谢女朋友支持,回想七年前开始跟教练陈家豪跑步,真的没想过自己有一天成为香港队的全职运动员。
我会给自己一年至两年去冲,现在已经过了半年。我也不知道自己跑得怎样,但如果人生每一个决定背后都包含一个“为什么”,那就坐言起行,到了他日回望,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早已努力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