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建议.拆局|三提“香港”看齐十四五 藏了什么弦外音?
上周举行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五五建议”),新华社昨日(10月28日)发布建议书全文。 比对这份谋划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原则性文件与五年前的“十四五建议”,不难发现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更趋明确,“融入国家大局”不能再停留于原则性论述,势必在“十五五”规划中有更具体要求,香港提交实质成绩表的时候到了。
时隔五年两份原则性文件 “香港”同样出现三次
“十四五建议”与“十五五建议”都是三次出现“香港”这个名词,但内容细节上存在明显差异。两份文件首次提及“香港”,都涉及中央对在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政治表态,但五年前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五年后则变成“促进”。把这两个动词放在各自的历史时空下理解,就能够明白个中差异。
“十四五建议”提出之时,香港刚经历数十年最激烈的社会动荡,中央强力出手为香港制订国安法。当时香港的首要任务是遏制乱局,恢复秩序。 “保持”一词体现了这种带有防御与维稳性质的战略考量。
从“保持”到“促进” 中央对港治理要求再升级
来到“十五五”前夜,官方对香港社会发展的主要论述,已由“由乱入治”变为“由治及兴”,五年前还令香港社会感到陌生的“爱国者治港”原则,如今已具体落实。在此背景下提出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突显主动、进取的战略姿态。
这既反映了中央对香港局势的信心,也对特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一贯主张,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更强调追求经齐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总量或增长速度。其核心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协调统一,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从“保持”升级到“促进”,说明中央的期望不是维持现状,而是要求特区政府拿出实际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也是中央官员近年反复强调行政长官与特区政府是特区治理“当家人”与“第一责任人”的题中之义。
“融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突显主动作为
“十四五建议”第二次出现“香港”,是表明“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五五建议”改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变化不在于简化的“港澳”,而在为“融入”的基础对两个特区提出“服务”国家大局的新要求。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指港澳两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与国家战略相协调,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找到并发挥自身独特定位。香港过往长期用区隔思维理解“一国两制”,中央也是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出台,才真正开始在经济治理层面为香港灌注“融入”意识。
“融入”贯穿了“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战略要求,除了大湾区建设,还包括抓住“一带一路”与“双循环”等发展格局。融入并非单向的服从,而是希望香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贡献国家发展与推动自身发展两方面取得共赢。“十五五建议”提出“服务”,是对此作出更清晰的说明。
单独“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体现因地制宜
“十四五建议”第三次提“香港”,仍然是与“澳门”并列,要求两地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十五五建议”则是两度对“香港”单独看待,清晰展示了对港澳两地战略角色与发展定位的细化区分。前者提出“支持特别行政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似乎将港澳置于共同目标之下。后者则“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对澳门强调其“‘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
这一变化的背后,体现了对区域发展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务实考量。 香港拥有多所顶尖高校,加上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法律制度,理当有能力在国家科技兴国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 至于让澳门回归并聚焦其自身最擅长旅游休闲、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等领域,既是对其发展优势的肯定。
推动港澳与其他城市在最具潜力的赛道上发力,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有利推动大湾区发挥“1+1>2”的整体效能。 事实上,这一细化分工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行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里已成型。
“纲要”的港澳专章(第61章)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同时也支持香港建设或发展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智慧财产权贸易中心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特区政府近年在相关领域花了不少工夫,最受瞩目的是国际调解院落所本港。
“十五五”路线图明确 考验治港者担当与作为
“纲要”不仅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更表示支持香港提升几个传统经济支柱的地位,即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 它们构成“十四五建议”未见、“十五五建议”独有的“香港”论述,而且“纲要”谈“提升”,“十五五建议”则是““巩固提升”。
这既是再度确认香港核心产业的价值,也是进一步为香港发展前路指示方向。 从“提升”到“巩固提升”,意思明显不过。 就是必须稳固根基、加强韧性。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复杂的背景下,中央将香港的“三大中心”置于突出位置,是在肯定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对外开放门户难以替代。
从“保持”到“促进”,从对香港核心定位的强调,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宣告中央要求香港开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为国家作出战略贡献为依归的新征程。如果说“十四五”是香港认识与推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奠基期,来到“十五五”,香港必然需要在已构筑的基础上发挥应有效能,实现具体贡献。香港不能再当被动的“融入者”,而是应该成为积极主动有为的担当者与行动者。
▼“十四五建议”谈“香港”(第57段)▼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 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 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 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支持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 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十五五建议”谈“香港”(第58段)▼
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落实“ 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效能,促进港澳经济社会发展。 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强港澳与内地经贸、科技、人文等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政策措施。 发挥港澳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不断彰显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