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泳舜|限制的士驶入西贡东坝不宜却步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约三星期之后,十一黄金周便会来临,本港将再次迎来内地客流高峰,已成为旅客打卡热点的西贡万宜水库东坝,预料继五一黄金周后,将再度面对游客人数飙升,承载能力的挑战。早前有消息指,政府原本打算在周末、公众假期及黄金周期间,于早上九时至晚上六时禁止的士驶入连接东坝的万宜路,笔者也认同这是长远纾缓该带交通压力的最有效方法。

然而,在咨询的士业界时,据报遇上强烈反对,近日有传新措施有机会胎死腹中。笔者认为,当局不宜因个别业界的反对而却步,应坚持推行有助长远解决问题的措施,从根本改善人流分配和道路承载力,这不仅有助保护山径生态环境,更为香港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竖立良好形象。

的士业界反对或要推迟落实

笔者一直关注山径旅游及配套问题,自西贡东坝出现人潮过度挤拥引起关注以来,曾联同业界及议员同事多次约见相关部门官员,积极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乐见政府在五一黄金周时推出八大措施,包括加强来往北潭涌及东坝的专线小巴9A号线服务,扩阔万宜路部份路段,以及警方在游人抵达及离开高峰时段,安排人员于万宜路指挥交通等,成功疏导人流和车流。

警方统计数字显示,五一黄金周期间,每日约有二千至三千人到访东坝一带,每日的士架次也达到五百至七百架次。笔者估计,十一黄金周的情况也会相约,不同业界近月也因而积极与政府探讨,寻求更长远改善人流的方案。上月传出政府因而提出了在周末、公众假期及黄金周期间,于早上九时至晚上六时禁止的士驶入连接东坝的万宜路。惟据报在咨询的士业界时,却遇到强烈反对而出现变数,或要推迟落实。

限制的士是纾缓交通压力的最有效方法

笔者认为,限制的士于指定时段进入东坝一带,属纾缓该处交通压力的最有效方法。回看五一黄金周,政府所推出的八大临时措施,虽然的确有助纾缓人流,但这类措施涉大量人力物力,尤以是警方加派人手维持秩序,难以长期依赖。要彻底解决东坝人流及交通问题,仍需长远和可持续的方案,而限制的士进入,正是从根本解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现时建议限制的士进入的万宜路,本身位处麦理浩径第一段,属于山径的一部分。如果不对进入东坝的车辆数目施加有效管制,不仅会破坏沿途的自然环境,还可能导致人车争路、交通挤塞等问题,影响旅客的观光体验。为了保护这段美丽的山径,必须有效限制车辆进入,让旅客能够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光。

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曾多次到西贡东坝的一位日本旅客早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到,指目前的东坝是处于最差的状况。随著当局愈加重视推广山径旅游,特别是“四山旅游”,良好的山径环境和配套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考虑郊野环境的承载力,将旅客活动对山径和郊野自然生态的影响减至最低,在这大前提下作出适度交通管理是有必要,这也是香港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一种形象展示。

影响旅客来港体验最终影响的士生计

事实上,西贡东坝的士问题同时引伸“黑的㓥客”的歪风,近年就不时出现从东坝前往北潭涌的约10公里车程,被索价逾千元车资的情况,这对香港的旅游品牌造成了损害。限制的士在繁忙时段进入东坝,不仅能改善人车争路的情况,还能打击不良司机滥收车资,为的士业界建立正面形象,也对一直遵守法律的司机带来好处。

或许有部分人士担心,这会影响业界生计,但社会对的士服务有清晰期望,政府亦正推动业界提质转型,业界也应配合当局推动旅游的政策方向。若不如此,影响旅客来港的体验,最终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生计。

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当局可对原有方案微调,但不应因个别业界反对而裹足不前,必须坚持推行有助改善山径旅游的长远发展方案,从根本改善麦理浩径的人流分配和道路承载力。如此才能有效保护山径生态,维护香港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否则,单靠临时措施,始终只是“斩脚指避沙虫”,治标不治本。

作者郑泳舜是立法会(九龙西)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