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从阅兵看国力的崛起
来稿作者:刘仲恒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于9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与此同时,天安门广场上盛大的阅兵仪式震撼全场。
此次阅兵经媒体广泛报道,许多香港市民观看后倍感振奋。笔者认为,切勿误解举办阅兵的终极目的,若将其视为军事武力的炫耀,那就大错特错了。9月3日的阅兵,应被理解为一种途径,能让国人亲眼见证国家的力量。这不仅提醒国人唯有自身强大才能自卫,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重要讯息: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和平崛起的中国将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社会讲求现实,若要拥有话语权,高科技武器的支撑必不可少。这如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形,正因中国在东亚战场牵制大量日军主力,成为盟军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作为主要战胜国,中国方能成为战后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军备建设旨在自卫,9月3日阅兵中展示的大量军事装备,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崛起。我们具备雄厚的工业实力,以此支撑军事力量的构建。即便在西方阵营内部,也不乏认同此观点者。澳大利亚一位国防战略高级分析师在观看9月3日的阅兵后表示,中国展现出自主研发先进军事装备,并能迅速将其投入作战部署的能力,且速度比西方国家更快。除速度之外,中国武器的数量规模也超过西方。
西方国家自身的资料显示,在过去30年间,中国国防开支增长了13倍。国防开支需强大国力支撑,短短30年间如此大幅增长,间接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但我们切不可将此增长误解为穷兵黩武,毕竟中国国防开支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增长仅是在缩小双方差距。
从数据上看,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美之间的差距已明显缩小。在笔者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几乎能自主制造所有所需的军事装备。自主研发军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此能力,意味著中国不会受外国武器供应商的“掣肘”。这就如同智能手机的芯片,若无自主研发的芯片,手机研发便要看他人脸色行事,而有了自主研发能力,便不会受制于人。
我们前往内地旅游时,能真切体验到中国在电子应用方面的先进之处。这一优势同样在阅兵中得以展现,今年阅兵展示了三支新型兵种方队,即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网络空间部队方队和资讯支援部队方队,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军事水平的提升。许多人观看阅兵后深感自豪,此种自豪并非源于军力炫耀,而是因国家力量的崛起而生。
作者刘仲恒是香港全球专业青年倡议行动创始召集人、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