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宣武|香港首办环球航空盛事 物流货运业界大有可为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9月国际大型会议接连在香港登场。首先是月初贸发局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随后月底,香港国际机场更将举办“世界航线发展大会2025”(Routes World 2025)。这项航空业年度盛事首次落户香港,届时来自全球逾2,500位业界精英将齐集亚洲国际博览馆,他们来自全球超过115个国家,分别有航空公司及机场代表,又有地方领事,与会期间共同交流经验、讨论发展方向,亦有参观团了解香港和大湾区的接驳设施。传媒报道,主办方机管局冀藉今次大会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开设新航线到香港,若已有航线就争取加密班次,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枢纽机场的地位。这个大会每年举办一次,今次由香港取得主办权,可见香港在航空界的江湖地位。

香港国际机场于2024年再度荣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货运机场,自2010年以来第14次夺得全球第一;而客运方面同样稳居全球十大国际客运机场之列。放眼世界,能同时于客运与货运两方面表现出众的机场屈指可数。这一切成就来之不易,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势下,更加难能可贵。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把握每个发展契机。盛事当前,我也希望趁特首9月公布《施政报告》之际,大家都聚焦香港未来发展,我在此也分享一些拙见,期望激发各界对物流界的前景,多作讨论与思考。

灵活用三跑

我们物流与航空业发展向来以基建为先。观乎中东及新加坡等地持续加大物流基建投资,提升设施运力。香港机场早于9年前已启动三跑系统工程,终于去年11月投入服务。硬件升级,效果立竿见影,据媒体报导,现时机场早上繁忙时段的客运量已超越疫前水平。根据机管局数据,三跑系统未来每年空运货量可达1,000万吨,客运量更可达1.2亿人次,我们业界对此甚感期待。

由此可见,一项重要基建可以惠及不同行业,甚至是整体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因为这个基建资源宝贵,更要灵活调配。据报道,机管局与民航处近期推出新措施,有效灵活分配三条跑道,我甚表同意。我们行内人都明白空运繁忙时段多在晚间,而机场南跑道邻近货运停机坪,为了支援夜间货运繁忙时段,8月起延长运作至凌晨二时。至于凌晨二时至七时,南跑道就进入备用状态,北或中跑道则维持单跑道运作。这项安排对我们业界帮助很大,尤其现今电子商贸兴起,货运时效成为竞争关键。三跑道灵活运用,不仅提升机场运作效率,更让香港货运业者可以快人一步,巩固本港于国际空运市场之领先地位。

打通大湾区

讲到“灵活变通”,香港作为大湾区“空运门户”,大湾区70%国际航空货物是经过香港国际机场转运到世界各地,这里涉及跨境运作,物流界更要“变通”,想出“灵活”的方法增强运输效率。

一个好例子是业界十分支持香港机场管理局与东莞港务集团合作发展的全球首个直达空侧海空联运项目——“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现在已经有超过25间航空公司及超过130间货运代理参与东莞空港中心的运作。

在这个新联运模式下,安检、打板及收货等程序可预先在“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完成,然后经海路直接运送至香港国际机场空侧,直接装机出口到世界各地,无须于香港国际机场重复安检程序。国际货物亦可沿相反路线,经香港机场和空港中心进入大湾区以及内地市场。

空港中心的运作模式严格执行香港海关与香港民航处的监管要求,安检过程由机管局监管,并由香港机场保安有限公司负责,确保货物符合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安全指标。根据机管局的资料,当项目运作成熟时,预计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五成、缩短处理时间三分之一,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国际通达性。

目前从空港中心处理的货物包括电商货物、高端科技产品及另类吸烟产品。相关货品主要来自大湾区不同城市,经由空港中心运往香港国际机场再转运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截至2025年6月,进出口货值合共超过300亿人民币。去年年底永久空港中心已经正式动工,在首阶段设施落成后,预计年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最近另一个灵活的措施是,香港机场与海关携手推动的跨境物流新发展,是“香港—珠海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项目于4月成功完成试运,首两批冰鲜水产,分别从澳大利亚和缅甸空运到香港,经港珠澳大桥直达珠海,全程少于3小时。现时香港和拱北两地海关及相关部门,正商讨简化通关与检疫流程,即时经港珠澳大桥运送鲜活货品至大湾区,打通冷链“最后一公里”,经香港中转往大湾区消费市场。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有助香港空运同业思考前路,携手向前,巩固国际空运枢纽地位之余,并推动香港经济。

作者林宣武是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文章标题为编辑所拟,原题为“精英云集 香港首办环球航空盛事”。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