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泳舜|房屋阶梯流转政策方向明确 成效渐见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报告于周三(17日)发表,当中民生政策涵盖九大范畴,而房屋政策无疑是最大焦点。特首在报告中提出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丰富市民置业阶梯等多项举措,对于推动房屋“上楼阶梯”流动,方向明确,措施亦具针对性。

笔者一直关注房屋流转问题。现时不少基层市民由㓥房逐步上流至过渡性房屋或简约公屋,待公屋供应充裕后可直接迁入公屋;而有一定积蓄的公屋住户则可透过绿置居或居屋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最终甚至进入私人市场。虽然公屋租置计划仍待研究,但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新措施,包括增加居屋绿表配额、加推“白居二”、以及长者居屋换楼计划等,目标是促进公屋流转,令资源更有效分配,让最有需要的市民受惠。

今年报告在推动房屋阶梯流动方面内容全面,脉络清晰。政府预计未来五年公营房屋供应将达18.9万个单位,目标是把轮候时间降至约4.5年。配合即将表决的《简朴房条例草案》,若能通过,当局将于明年三月起有序取缔劣质㓥房,确保现居住在㓥房居民的最基本生活质素。同时,期望部分具公屋资格的㓥房户能尽早迁入公屋或简约公屋,未合资格者则可入住过渡性或合规的简朴房屋。此外,政府亦积极推动旧屋邨重建,如马头围邨、西环邨,以及未来的模范邨,进一步增加供应。

在置业阶梯方面,施政报告亦有新猷。虽然公屋租置计划尚在研究,但相关措施力度明显加大,包括将居屋绿表配额提升至五成,与白表看齐,并增加“白居二”供应,增加的1000个名额中,特别预留一半名额予40岁以下青年。此外,将绿置居及居屋的转售年期下调至十年,推出长者居屋业主换楼及免补价租赁居屋计划等,均有助推动房屋阶梯正常流动。

事实上,房屋局近年积极检视和完善政策,落实多项新举措,显示出这个部门不仅有心服务市民,更有魄力面对长期以来的房屋难题。笔者认为,这些措施方向正确。只有让有能力的公屋住户上流置业,方能释放更多公屋单位。面对目前轮候册上逾20万公屋申请,房署近年亦加强打击滥用公屋,于过去数年共收回约9,000个单位,以供轮候者申请,还有近5万个过渡性及简约公屋单位落成,政府在增加公营房屋供应方面确有成效。

当然,在打击滥用公屋的政策上,除了要依据法规,亦必须兼顾人情,做到以人为本。毕竟,每一个个案背后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和困难,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应该继续本着公正持平的原则,深入了解住户实际情况,适时提供协助,避免一刀切处理。这样既能体现政策的严谨与公平,又能顾及市民的实际需要和合理期望。笔者相信,只要政府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态度,情理兼备地处理每一宗个案,市民大众自会理解和支持,让公共资源真正流向最有需要的人。

笔者期望政府能一如既往,继续在政策推行上落实“以民为本”,为基层及有需要市民创造更美好的居住环境,推动房屋政策稳步向前迈进。

作者郑泳舜是立法会(九龙西)议员。文章仅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