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芬|选贤任能再出发 同心治港创未来
10月16日,特区政府举办了一场题为“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创未来”研讨会。在立法会换届选举提名期开始前一周的关键时刻举办研讨会,此举别具意义。
笔者认为,研讨会传递出三个明确信号:一是系统总结了第七届立法会取得的积极成果;二是清晰展示了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行政立法关系实现由“对抗内耗”到“务实协作”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对第八届立法会议员提出期许,为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指明方向。这些讯息既是对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的寄语,也为市民选贤任能提供了参考准则。
四年来,香港治理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行政立法关系是最显著变化之一。正如10月17日港澳办发表的“港澳平”署名文章所指,第七届立法会任期内审议通过法案近130条,较上一届同期超出60%;审批涉及土地房屋、增强香港竞争力等项目260多个,款项总额近7,0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得以顺利推进。
转变始于“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全面落实。这绝非意味着做“举手机器”,而是要求治港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持专业精神,务实解决问题。夏宝龙主任明确指出:“立法会议员是管治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局外人。”现届特区政府首创的“前厅交流会”正是一个示范。立法会议员在监督过程中从单纯“找问题”转向共同“想办法”,这种转变正是特区治理生态进步的缩影。
临近立法会选举,这次研讨会为新一届议员确立了明确标准。未来的立法会议员,不仅要坚定爱国爱港,更要具备专业素养、务实精神和服务意识。他们应当超越简单政治口号,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立足香港长远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密切联系市民,有效传达民意。
对参选新人而言,研讨会提供了一份清晰的“任职说明书”:香港需要的是建设者,是问题解决者,是团结的力量。有志服务香港的人士,应当以此为标准自我审视,明确使命担当。
对市民而言,研讨会也提供了重要投票参考。在选择立法会议员时,应当关注候选人是否具有专业背景和实务能力,是否提出具建设性的政纲,是否展现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愿。值得支持的候选人,应是能够推动香港向前发展的务实建设者。
新选制下第二次立法会选举,将成为检验本港政治人才培养成效的契机。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面孔,为立法会注入新活力。正如“港澳平”文章指出,新选举制度具有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让选举回归选贤举能的本质。社会也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这种新陈代谢,关注“谁将进来”以及他们能为香港带来什么,而非过度聚焦于“谁将离开”。
因此这次立法会换届选举,巿民应更清楚在选择心仪候选人背后,不仅是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是在香港由治及兴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为了开创香港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全城行动“投”起来!
作者黄冰芬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