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超级门户”到“经济动脉”:发掘高铁沿线城市消费潜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丁海澄

刚刚过去的内地“十一”超级黄金周令香港客似云来,单是中环ifc商场新开业的著名金舖,就以旅客排长龙超过1小时被媒体广泛报道。此外还有令业界振奋的消息:黄金周期间内地访客入境人次刷新疫后纪录,超过14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 ,其中超过两成内地旅客选择经西九龙高铁入境,令该口岸成为“最受欢迎的入境口岸”。随着西九龙高铁站在内地和香港的人员交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未来当局若要持续吸引内地访客,可充分利用西九龙的优势,发掘高铁沿线城市的广阔市场潜力。

今年内地国庆黄金周适逢中秋,假期前后长达8天,不少人都趁长假期外出旅游。根据入境处数字,今个黄金周累计有超过140万人次内地访客入境香港,虽比疫前2018年国庆长假的逾150万人次仍有差距,但已属疫后恢复通关以来最高。纵观各口岸的入境旅客情况,经西九龙高铁入境的内地旅客人次超过30万,占总内地旅客人次21.5%,超过罗湖、落马洲支线、机场等,在各口岸中排名第一位。

“高铁效应”显著

西九龙高铁站广受旅客欢迎,其原因或许在于无可替代的“高铁效应”。尤其对于华南、华中乃至华东的旅客而言,高铁“一地两检”、准时高效的优势,解决了机场安检和航班延误的痛点。特别是秋天台风季节,相比随时因天气原因延误或改期的航班,选择高铁来港令行程更加可控,这对商务客相信也属至关重要。

此外,西九龙高铁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想像一位旅客在数小时舒适的高铁旅程后,即可从家门口直达香港的核心腹地,无缝衔接高铁站上盖的酒店、商场甚至热门的西九文化区,到埗第一时间便可开始游玩消费,可谓“游客友好”,而九龙站距离中环也仅有一站地铁的距离,几分钟内便可直达另一个市区中心,交通非常便捷。

对于商务客人来说,西九龙亦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九龙站上盖的ICC汇聚多家跨国企业总部及金融机构,近期汇丰甚至在ICC的99楼开设“全球最高楼层的银行”,并指看好其交通枢纽地位,可连接内地及国际高净值客户,足证此处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未来随着高铁站上盖的IGC落成,相信会有更多公司的区域总部在此落地。而对于在内地,如广州南站附近写字楼设有分部的企业而言,从西九龙乘搭高铁仅需47分钟就可往返两地的办公室,可真正达致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模式。

善用“超级门户”

因此,为吸引更多访港旅客、同时加快两地人员往来,当局完全可以围绕西九龙高铁站做文章。从旅游方面,去年政府公布《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提出“+ 旅游”概念,今后亦可考虑加入“高铁+ 旅游”的概念,例如与高铁沿线城市加强合作,推广“高铁+酒店+门票”等形式的出行套票,并加强在沿线城市的宣传,推广香港、尤其是西九龙站周边的旅游资讯,如故宫博物馆、M+的最新活动及展览,提前布局宣传西九演艺中心等未来文化地标等项目。

从便利人员往来方面,目前西九龙站可直达内地的站点已有96个,当局可与内地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在旅客需求较多的站点增开来港班次;对于广东境内受欢迎站点如深圳福田、广州南等,甚至可以取消班次限制,让旅客随时上车、随时出发。此外,也可继续向中央申请开放“一签多行”至更多高铁沿途的较发达城市,方便相关地方的旅客多次来港。

全运会以及圣诞新年传统旅游旺季即将到来,全年访港旅客人次有望超出当局年初定下4,900万的目标。西九龙高铁站这一迎接内地客人的“超级门户”,更应把握机会乘势而上,让更多高铁沿线城市的居民成为香港的常客,让列车呼啸载来的不仅是旅客,更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丁海澄是一名“90后”自由工作者,本科主修酒店管理及旅游业。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