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美媒示警台海非核心利益——中国统一大势已成
来稿作者:区汉宗
在全球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连续发布三篇关于台海局势的文章,明确警告特朗普政府应避免卷入台海冲突。这一系列表态不仅揭示了美国战略界对台海问题的重新评估,也反映出美方在面对中国崛起与自身战略资源有限的现实下,开始重新审视台湾问题的地位与风险。这种“回头看”的姿态,值得高度关注。
美媒警告的战略背景:
“东升西降”势不可挡
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主导角色,尤其在亚太地区,其军事存在与外交影响力深远。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美国在亚太的战略优势逐渐被削弱。美媒的警告,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出的理性声音。
一直以来,美国透过驻军日本、韩国、关岛等地,并与澳大利亚、菲律宾等盟友建立紧密安全合作机制,形成了以自身为核心的亚太安全网络。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在科技创新、军事现代化、外交布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推动,使中国在区域经济整合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军事层面,中国加快建设“蓝水海军”,强化南海、东海等战略要地的控制力,并透过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有效牵制美军在第一岛链的行动自由。外交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东盟+3等,逐步塑造以自身为中心的区域话语权。
美国虽然提出“印太战略”以抗衡中国影响力,但在内部政治分裂、财政赤字与全球多点压力下,其在亚太的资源投入面临挑战。尤其在台海、南海等敏感地区,美国的介入空间与风险成本日益上升。
《时代》周刊的理性回归:
台湾并非美国“核心利益”
《时代》周刊近日指出,台湾问题并非美国的“核心国家安全利益”。此一表态在当前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无疑具有深远意涵。它不仅反映出美国战略界对台海风险的重新评估,也揭示出美国在全球多点压力下的战略焦虑与调整。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具爆发性的议题之一。美方过去在“战略模糊”政策下,试图在支持台湾与维持中美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尤其在军事、经济与科技领域的突破,使得台海局势的主导权逐渐向中国倾斜。美国若继续以冷战思维介入台海,势必面临高昂代价与不可控风险。
《时代》周刊的观点,实则是美国战略界的一种理性回归。这也反映出美国对台当局推动“台独”政策的警惕,避免被绑架进入一场与自身利益不符的地缘冲突。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对统一的战略意志愈发坚定。无论是和平统一的政策主张,还是军事现代化的部署进程,都显示出中国已具备处理台海问题的综合能力。统一不仅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更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底线。
在此背景下,美国若能真正认识到台湾问题的本质,并采取克制与务实的政策,将有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台海问题的解决,应回归中国内部事务的本源,外部势力的干预只会加剧紧张,损害区域安全。美媒的警示是战略清醒,也是现实回应。台海局势的未来,取决于中国的坚定与美国的克制,更取决于两岸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
台湾问题的核心本质:
中国内政关乎民族复兴
对中国而言,统一不仅是历史责任,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台湾问题历来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所在,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这一问题不仅关乎地理疆域,更关乎民族认同与国家尊严。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统一的目标从未动摇。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统一的战略条件日益成熟,民意基础不断夯实,国家意志愈发坚定。
统一不仅是历史的归宿,更是现实的需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血脉相连、文化同源。经济上,大陆是台湾最大的交易伙伴与投资来源;社会上,两岸人员往来频繁,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统一将进一步释放区域发展潜力,推动两岸共同繁荣。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国家统一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没有统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强盛;没有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始终存在缺口。因此,推进统一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核心任务,更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面对外部干扰与岛内分裂势力的挑战,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同时保留必要手段,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统一的实现,既要靠实力支撑,也要靠民心凝聚,更要靠历史的力量推动。
不容妥协也不容动摇:
统一已被纳入顶层设计
1945年台湾光复,标志着台湾回归中国版图,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以法律形式强化统一意志,反击“台独”叙事。中共中央在二十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显示统一已被纳入国家战略顶层设计。
台湾问题的法理基础、历史根源与现实政治,决定了其在中国国家战略中的不可替代性。任何外部干预,都会触发中国强烈反应。
从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大陆已具备对台海局势的主导能力。军事方面,大陆完成军队现代化,具备远端打击、资讯化作战与海空一体化能力;台海周边部署密集,形成战略压制态势。经济方面,两岸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深重,统一后将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潜力。科技方面,大陆在芯片、AI、新能源等领域快速崛起。这些优势构成了大陆推进统一的现实基础,使得“和平统一”具备更强的吸引力与可操作性,而“武力统一”也成为最后选项的有力支撑。
台湾认同的民意转向:
愈发支持理性务实政策
近年来,尽管民进党当局持续推动“台独”议程,试图在政治、教育与舆论层面强化分离意识,但岛内民意并非铁板一块。随着社会对对抗政策的疲惫感加剧,越来越多民众开始重新审视两岸关系的未来方向,和平、稳定与发展成为主流诉求。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高票当选,并公开表态“我是中国人”,支持“九二共识”。这不仅反映出蓝营内部的整合与民意回流,更显示出台湾社会在认同层面的深层变化。民众对民进党长期操弄“仇中”情绪、制造对立的策略感到厌倦,转而支持理性务实的两岸政策。
此外,经济现实也在悄然推动认同转变。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赖日益加深,青年就业、产业发展与市场拓展均离不开大陆庞大的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台湾社会愈发意识到与大陆合作的重要性,统一不再是遥远的政治口号,而是关乎民生福祉的现实选择。
文化与血缘的纽带亦不可忽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语言、习俗、宗教信仰高度相似。随着两岸交流的持续推进,尤其是青年世代的互动增强,“中国人”身份认同正在逐步回归。
这些变化表明,台湾社会的认同感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为未来统一创造了坚实的民意基础。统一的进程不应仅依赖政治推动,更需民心所向。在和平发展的大势下,两岸融合将成为历史的必然,统一也将水到渠成。
美国战略的深层反思:
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时代》周刊的三篇文章不仅是媒体观点,更是美国战略界的深层反思。建议限制台湾领导人过境美国、撤回驻台美军、鼓励两岸谈判,显示美方已不愿为“台独”冒险。强调台海冲突不构成美国地缘安全威胁,是对过去战略误判的纠正。担忧被台当局操控,陷入一场“与美国无关的灾难性战争”这种反思,预示着美国可能在未来采取更为克制的台海政策,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台海局势的演变,已不再是单一地区冲突,而是全球战略格局重塑的缩影。美国媒体的警告,是对自身战略焦虑的真实反映,也是对台当局激进政策的警示。中国大陆则以坚定意志与综合实力,稳步推进统一进程。未来的台海,不是冲突的战场,而应成为民族复兴的桥梁。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召唤。
作者区汉宗是香港媒体人。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