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中美亚洲策略对决:“北风”与“太阳”的博弈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区汉宗

中美外交风格犹如《伊索寓言》中的“太阳”与“北风”,鲜明对比下,亚洲国家的选择逐渐清晰。美国以高关税与施压手段如北风般强硬,虽能短期逼迫让步,却引发反感与戒备,让各国更加紧守自身利益。而中国则以温和互惠的方式展现合作诚意,犹如太阳般照耀,促使亚洲国家主动靠拢。

习特外交风格不一:
犹如“太阳”与“北风”

从自贸区3.0升级到RCEP推进,中国以实质利益与尊重姿态赢得信任。外交不只是力量的较量,更是人心的争夺。在这场博弈中,温暖与互利的“太阳外交”正逐步成为亚洲国家稳定发展的首选方向。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在亚洲的外交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以高压关税为筹码,展开一场“收割式”的亚洲行,试图以双边谈判换取贸易让步与投资承诺;而习近平则透过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与东盟自贸区3.0升级,展现中国推动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姿态。

这场外交较量,不仅反映两国领导人风格的差异,更揭示亚洲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选择与倾向。特朗普以强硬手段逼迫各国让步,结果却让各国更加戒备与防范;而习近平则以温和合作的方式,赢得各国的信任与支持。这不仅是个人风格的差异,更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理念上的根本分歧。

特朗普的亚洲行与习近平的APEC外交,犹如两种世界观的对撞:一方是以压迫换取利益的单边主义,另一方则是以合作促进共赢的多边主义。亚洲国家的选择,将深刻影响未来区域秩序的走向。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太阳外交”正逐步赢得亚洲的心,而美国的“北风策略”则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的“太阳外交”:
温和合作,赢得人心

中国的外交策略近年来逐渐转向以“温暖”为主调,强调尊重、平等与互惠。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习近平提出建立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组织、推动绿色技术自由流动,并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升级议定书,涵盖数码经济、绿色经济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领域,展现中国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积极角色。

这种外交风格犹如《伊索寓言》中的太阳,以温暖的光芒感化他人,让亚洲国家在合作中感受到尊重与实质利益。中国不以威胁为手段,而是透过基建投资、技术转移与市场开放,与亚洲国家建立稳固的经贸伙伴关系。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让更多国家愿意主动靠拢,寻求更长远的合作。

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形成对比,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展现的是多边合作的领导者形象。他不仅与多国领袖会晤,还提出建立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组织,推动绿色技术自由流动,并强调中国愿与各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美国的“北风策略”:
高压施压,引发反感

相较之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亚洲行则充满了“北风”式的强硬与压迫。他以超高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迫使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国签署对美有利的贸易协议。例如马来西亚需购买30架美制飞机、1,500亿美元半导体设施,并投资美国700亿美元;泰国则需购买80架飞机与高额能源、农产品。此外,这些国家还被单方面加征19%关税,形同“被迫进贡”。

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为美国带来了贸易成果,但也引发亚洲国家的不满与戒心。各国领导人对特朗普的热情接待,实则是“买怕”心理的体现——在压力下的迎合,而非出于真诚的外交友谊。美国的单边主义与高压手段,逐渐削弱其在亚洲的软实力与道德感召力。

这种“债主式”的外交策略,虽然短期内为特朗普赢得了贸易协议与选民支持,但也引发亚洲国家的不安与反感。各国领导人对特朗普的热情接待,如马来西亚派战机护航、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以美国大米设宴、南韩总统李在明颁发最高勋章等,实则是“买怕”心理的体现——在压力下的迎合,而非出于真诚的外交友谊。

亚洲的抉择:
从“依赖”到“自主”

面对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风格,亚洲国家正逐步寻求战略自主。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估算,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导致东南亚GDP下降约2.3%,就业减少5.9%。这使得东盟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并非长久之计,转而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寻求更稳定的经济伙伴。

面对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风格,亚洲国家正逐步寻求战略自主。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估算,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导致东南亚GDP下降约2.3%,就业减少5.9%。这使得东盟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并非长久之计,转而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寻求更稳定的经济伙伴。

中国的经济总量庞大,且愿意与东盟互惠互利,成为亚洲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RCEP的启动与自贸区3.0的升级,象征着亚洲正逐步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网络,减少对美依赖,提升自身话语权。

外交反映治理分歧:
多边主义VS单边谈判

“太阳外交”与“北风策略”的对比,不仅是外交手段的差异,更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理念上的分歧。中国强调多边主义、尊重主权与文化差异,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则偏好单边谈判,以自身利益为优先,忽视他国感受与长远影响。

这种分歧在APEC峰会上表露无遗。特朗普未出席领导人会议,摆明轻视多边合作,让习近平成为焦点人物。日本、加拿大等美国盟友也积极争取与习近平会面,显示即便是传统盟友,也在寻求外交多元化与经贸后路。

在全球政治日益复杂的今天,外交不再只是权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人心的竞赛。中国的“太阳外交”以温和、互利为核心,逐步赢得亚洲国家的信任与支持;而美国的“北风策略”虽然短期奏效,却可能在长远中失去人心。

亚洲国家的选择,正逐步从“买怕”转向“亲中”,这不仅是对外交风格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深思。唯有尊重、合作与共赢,才能在这片多元而充满潜力的土地上,开创真正的和平与繁荣。

亚洲国家的选择:
从“买怕”到“亲中”

特朗普的强硬手段虽然短期内奏效,但长远来看,却可能加剧亚洲国家的疑虑与反弹。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估算,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导致东南亚GDP下降约2.3%,就业减少5.9%,这对本已面临经济挑战的东盟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对而言,中国的合作模式更具吸引力。中国不以威胁为手段,而是透过基建投资、技术转移与市场开放,与亚洲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这种“太阳式”的外交策略,让亚洲国家在中美之间逐渐倾向中国。

随着中美竞争加剧,亚洲国家正面临艰难抉择。然而,从此次外交较量可见,亚洲国家正逐步寻求战略自主,减少对美依赖,强化与中国的合作。这不代表完全倒向中国,而是希望在中美之间取得平衡,争取最大利益。中国持续推动开放与合作,并尊重各国主权与发展模式,将有望在亚洲建立更稳固的伙伴关系。而美国若不调整其高压策略,恐将失去在亚洲的影响力与信任。

作者区汉宗是香港媒体人。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