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乡愁》——华人世界的一道音符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陈文坪

秋高气爽,歌声宏亮。被评价为“左手写诗,右手写文”的已故台湾作家、诗人、文坛泰斗余光中,其经典诗作《乡愁》日前被赋予新的演绎,以歌曲MV的形式在福建“侨县之乡”永春向世界首发。让诗作《乡愁》进一步跃升为歌曲、转化为歌声,让今年的中秋更有乡愁的“乐”味,让文化继续延申、扩展、弘扬,让《乡愁》成为华人世界一道共同的音符、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

制作单位特地邀请中国著名一级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院长张宏光为《乡愁》作曲、由著名歌手韩磊演唱。张宏光谱出动听的旋律,而韩磊洪亮的唱腔,将《乡愁》演绎得淋漓尽致,并通过歌声向海内外传扬。特别是在秋风拂面的宜人季节,有乡愁的游子更思亲,有乡愁的地方更思乡。

《乡愁》MV的发布,是一条纽带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音符。永春作为著名侨乡,古称“桃源”,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而《乡愁》MV 取景区与首发地永春北溪文苑生态旅游度假区,有著诗人、散文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誉。可见,选择这里是“乡愁”与故土的对接、“乡愁”与文化的链接、“乡愁”与情感的汇接。

《乡愁》出品人、香港泉州市社团联合总会前会长、福建省北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红说:“半个世纪以来,《乡愁》不仅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更是联结海内外游子情感的桥梁,这首诗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但我们觉得,它的情感力量不应只停留在书本里。如果能用音乐为其插上翅膀,便能飞入更多年轻人的心里。”于是,他特邀作曲家张宏光谱曲、歌手韩磊演唱,共同打造一份(首)可听、可唱、可看、可流传的“有声乡愁”。

余光中在1972年1月写下的诗作《乡愁》,50多年来,传遍华人世界,在海内外广为传诵。短短的几行诗里,寄语着对故土、亲人、甚至家国情怀的无比思念。特别是最后三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成为两岸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被赋予“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象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诗中乡愁所系之一,正是作家的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祖籍永春县的余光中,是位文学大师、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就学于厦门,1950年到台湾。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驰骋文坛半个世纪,成就卓著,享誉华人世界,是海外华语文学界的杰出代表,出版过各类著作50多种。其代表诗作《乡愁》,更是引起海内外读者回响。

永春是著名的侨乡之县,许多侨民遍布东南亚各地。即便现在交通比过去便捷,但乡愁还是萦绕在老一辈人的心头,甚至念念不忘祖籍地的情怀。而余老的诗作已成为彼岸文化的图景,他的诗作《乡愁》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体现,也是血浓于水的DNA,在全球华人中深受好评。

永春作为著名侨乡,历来是“乡愁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海外华侨华人超过120万人,海外永春宗亲同乡社团组织超过100个,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其实,游子无论身在何方,却始终牵挂故土。

不说或许不知道,两岸首个“余光中文学馆”也设于永春县桃城镇,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采用白墙灰瓦的传统闽南风格,2015年11月正式开馆,年接待海内外访客超10万人次、成为游客文化交流基地。这座文学馆犹如永春五里古街与马来西亚鸡场街缔结友好街区,共登“中央电视台”展现文化交融,让人津津乐道一样;馆内除了有余老的手稿、诗歌、文学作品外,还兼具展览、名人馆及舞台剧场功能,是个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深受海内外访客的向往。

文化须多根植,乡愁离不开魂魄。无论是诗作,还是歌声《乡愁》,都能体现海内外同胞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对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期待。正如余老生前给“乡愁”续写的第五段乐章,“而未来 / 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 / 你来这头 / 我去那头!”愿《乡愁》不但是一道音符,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生生不息的进程。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