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立法会功能界别议员——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来稿作者:卫昕
立法会选举的功能界别论坛正火热进行,有心人会发现:论坛的必答题环节,不少都超越了界别专业范畴,转而聚焦北都发展、人才引进、大湾区建设等全港性乃至全国性的战略议题。有声音质疑,功能界别论坛设置这样的“必答题”是否“超纲”了?
回答这个问题,需回归选举制度原意,搞清楚我们需要选出什么样的议员?“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对议员的要求当然与以前有不同。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时今日,作为一名合格的立法会议员,不论你从哪条路径哪个版块进入立法会,都要有谋全局之治的理念和能力,否则就无法推动香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谋求全局利益 跳出“一亩三分地”
香港已经告别了那个内耗空转、纷争不止的旧时代,迈入了聚焦发展、追求卓越的“良政善治”新阶段。新时代对立法会议员的要求,首先是“香港整体利益”的维护者。每个界别的发展都要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北部都会区、创科生态、青年发展等,这些看似“跨界”的议题,实则是关乎香港长远命运的核心议题,将每一个界别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要求功能界别议员熟悉这些议题,就是要确保他们在议会中审议政策、提出议案时,能够跳出本位主义的“一亩三分地”,站在香港整体利益的高度进行思考。同时,议员要向业界进行解说工作,只有熟悉更多的议题,才能确保各项决策形成合力,推动问题向前发展和解决。
接轨全局视野 “登高”方能“望远”
其次,拥有更高、更广的视野,是议员摆脱“井底之蛙”局限、抵御民粹主义侵蚀的“防火墙”。回归以来的诸多教训表明,短视的、民粹化的政治操作,虽然能博取一时的掌声,最终却会透支香港的未来。一些政客为了讨好特定群体,不惜开出不切实际的“支票”,煽动对立情绪,最终导致公共资源错配,社会理性丧失。
新选举制度下的立法会,其核心使命是提升治理效能,而非上演政治闹剧。一个熟悉全球经济格局、国家发展战略和香港自身优势与短板的议员,在面对界别诉求时,能更清晰地分辨哪些是合理的、可持续的利益,哪些是短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这种“登高望远”的能力,使议员不再是简单的“传声筒”或“利益搬运工”,而是成为界别的“领航员”和“教育家”。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转型升级,而不是沉溺于眼前的利益纷争。这是从“民粹政治”走向“贤能政治”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议会议事品质、重建社会理性的必然要求。
跨界全局连接 做界别的“破局者”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熟悉全局议题,是议员为自身界别“破局”寻机、创造新增量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任何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一个了解国家“十五五”规划中关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科技界议员,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将香港的科研优势与中医药宝库相结合的巨大机遇,为科技界开辟全新的赛道。一个了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蓝图的教育界议员,才能积极推动与创科界的合作,既为香港培育未来人才,也为教育界自身带来新的增长点。
这种连接能力,让议员不再仅仅是界别利益的“守护者”,更成为界别价值的“创造者”,能将界别的专业优势与香港的乃至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精准对接,从而在更大的棋盘上为界别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所以,功能界别论坛中的“超纲”问题,绝非对功能界别制度的削弱,而是一次深刻的、必要的“升级”。香港社会对立法会议员角色的期待,已经从狭隘的“界别代表”,跃升为胸怀全局的“谋划者”和“连接者”。对于候选人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展现其格局与担当的绝佳舞台。因此,我们希望所有的功能界别候选人都能“先谋全局再谋一域”,向自己、向业界、向香港社会交出满意的成绩单。
作者卫昕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