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警笛响 恐累股市大跌两成几时逃生? 呢个神秘项目或关键

撰文: 郑文玥
出版:更新:

本港近日峰会密集,多位华尔街大行舵手齐聚香江,不过其对投资市道,就颇为审慎,AI泡沫论的示警哨声此起彼伏。高盛、大摩CEO齐齐警告,股市将出现一至两成的回调风险,尽管他们表示,属牛市健康调整,但于小股东而言,无疑仍是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凛冬将至,投资者应当如何拣选合适时机离场?易方资本人工智能应用总监王遨研认为,金融巨擘的接连示警,或只是“恐吓”,短期崩盘的风险较低。而OpenAI的一项神秘项目,恐成为AI发展进程的关键,“美股七雄”中仍有两只值得部署。

多位金融巨擘示警AI泡沫 股市恐回调两成

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高盛行政总裁苏德巍(David Solomon)指出,当下科技股估值正处于偏高水平,相当于历史估值约80%,恐已“见顶”。其预计,未来12至24个月股市可能出现高达20%的回调。

恰在同日之内,电影《孤注一掷》原型Michael Burry旗下基金Scion,披露最新的第三季持仓,期内其大手加仓AI龙头Palantir(美:PLTR)与英伟达Nvidia(美:NVDA)的看跌期权,当中Palantir期权货值9.1亿美元,Nvidia就近1.9亿美元,共占总仓位近八成。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布伦德周内亦指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面临三大泡沫风险,便是AI、加密货币以及政府债务。多位金融猛人接连示警,科技股恐危如累卵。

电影《孤注一掷》原型Michael Burry建约9亿美元空头,睇空AI科技股。(资料图片)

料示警属“恐吓” 钱仍然诚实流入

易方资本人工智能应用总监王遨研认为,金融巨擘的接连示警,更像一种“恐吓”,短期内崩盘的风险其实较低,更类似于嘴上说AI将要出现泡沫,“但他们的钱还是很诚实的,还是继续涌进去的”,因此对于大行放话的一至两成的跌幅,他就认为未必如此夸张。

他解释称,今次市场之所以恐慌情绪严重,是因为Michael Burry唱淡的,Nvidia与Palantir两只股份,机具标志意义。Nvidia代表的是“卖铲”,是AI产业链的最底层;而Palantir则代表服务器,是最顶层,故而重仓此两只股份的put,令市场担忧整条产业链都无法变现。

不过,他也提醒称,若观察大行是否言行一致,可关注即将披露的季度13F文件中,各行的持仓变化,是否有言出法随地减持。由于监管规定要求,13F文件一般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的45天内披露,故而11月14日会是值得留意的时间点。

高盛行政总裁苏德巍(David Solomon)表示,现时科技股估值正处于历史偏高水平,相信未来12至24个月股市可能出现高达20%回调。(资料图片)

科企接连创纪录发债 撑现金流健康

另外,龙头科企近来密密发行巨额债券。先有Facebook母企Meta(美:META)于10月底,发债300亿美元,是自202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美国高评级债券销售,认购1250亿美元,创下了公司债认购订单峰值的纪录。紧随其后,Google母企Alphabet(美:GOOGL)宣布发行美元债,集资约150亿美元,并同步发行至少30亿美元的欧元债。

王遨研分析指,龙头科企发债并不需要过分忧虑,因为其“Debt to free cash flow ratio”(负债与自由现金流比率)非常健康,发债更类似于一种“对冲”。翻查财报,两间公司第三季自由现金流,分别录得106亿与245亿美元。

其续解释称,由于这些公司各具主营业务,因此传统账面的现金流,处理主营业务为宜,故而想要增大对于数据中心的投资时,发债是更合理的办法。

易方资本人工智能应用总监王遨研认为,金融巨擘的接连示警,更像一种“恐吓”,钱仍然诚实流入。(资料图片)

“美股七雄”PE多逾30倍 惟可盈利并非早先科网泡沫

回归对于科技股估值的质疑,市场AI泡沫论的一大质疑在于,以“美股七雄”为代表的股票估值过贵。以市盈率PE看来,“美股七雄”的大多数PE多逾30倍,英伟达Nvidia则近60倍,特斯拉Tesla(美:TSLA)则更高达逾百倍。

王遨研表示,估值的对比关键在于能否相信AI的故事,如果计算传统的PE,现在显然是贵的,但如果以预测为目标,现在只作为前期的PE,那就是很便宜的。他形容称,很多人现在将AI类比早年科网泡沫,但当时的问题在于没有盈利,许多公司只是在名称中加入“.com”,只是空壳。但现在在AI方面,是可以见到实际的订单,实际的现金流。

OpenAI行政总裁Sam Altman近日估计,今年营收将达200亿美元。(资料图片)

吁留意OpenAI无基础业务支持 一大神秘项目成关键

不过他也提醒,市场担心的未必是“美股七雄”, 更可能是OpenAI,因为缺乏业务基础作为支撑。

撇除近期的上市传闻,号称估值高达1万亿美元,早先公司最惹人热议的,其实是与甲骨文Oracle(美:ORCL)、英伟达堪称“铁索连舟”般的合作链条。年中时,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 亿美元;而OpenAI又与甲骨文签订5年的云端服务合约,总额3000亿美元;而甲骨文为交货,便需要再向英伟达采购GPU,环环相扣。

先从微软Microsoft(美:MSFT)财报,一窥OpenAI的财务状况,由于微软对其投资采用“权益会计法”直接反映,投资导致微软季度的净利减少约31亿美元,而目前微软持有其约27%的股权,换言之,OpenAI当季至少亏损近115亿美元。

OpenAI行政总裁Sam Altman近日估计,今年营收将达200亿美元,但较之于5年3000亿的订单,相当于1年就需斥资600亿美元,公司收入远未能及。再对比甲骨文,甲骨文25财年营收不过574亿美元,相当于OpenAI要再造一个甲骨文,方能成事。而云服务本就属于重资产业务,需大手加码资本开支,先扩建基础设施,才有机会满足订单需求。

王遨研认为,链条中的每间公司,短期应都可以承担起任务,断裂可能不大。至于OpenAI,市场最应留心其号称“Project Mercury”的神秘任务,目标是利用AI取代分析师,现已在重金聘请高盛、摩通等分析师参与训练。他设想称,如若真的可实辅助数据整理、搭建模型,替代素以人工高著称的金融业人员,市场届时一定会涌入再加码投资AI。

回调恐因宏观因素驱动 两股仍值博

至于散户最关心的回调风险,他认为最大概率导致回调的,其实是宏观经济因素。例如美国政府停摆,已从市场中抽走近7000亿美元的流动性,堪比数次加息。仅针对“美股七雄”等科技股本身,现在其实未必需要减持。

王遨研比较看好英伟达Nvidia(美:NVDA)和特斯拉Tesla(美:TSLA)。他解释称,当前AI大模型的商业化的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点在于,开源大模型能否成为主流,在开源大模型领域,中国企业反而是可占据领导地位的,例如Airbnb都宣布使用阿里巴巴(9988)旗下的通义千问,直言“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因此他认为,美国企业用于训练大模型的投入“有少少机会系收唔返嚟”,但无论开源或闭源模型,都会使用Nvidia的芯片,据业内所知,AI芯片的需求仍然强劲。对于Tesla,他则认为是具备AI应用端的潜力,具备完善的生态体系,在自动驾驶Robotaxi与机械人Optimus方面,亦具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