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片山皋月成首位女首相财相:日本政坛性别天花板已打破?
日本作为一个女性长期在政坛被严重边缘化的国家,10月21日破天荒选出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片山皋月则被任命为史上首位女财相,打破了日本政坛长期由男性主导的局面。
然而,在女性参政率一直低于其他民主国家、社会对性别角色期待仍传统保守的日本,这场历史性突破所引发的,不只是掌声,还有众多怀疑与观望的眼光。“性别破局”是否能改写日本政坛对女性的排挤和忽视?还是破局也仅为一场象征性的表演,换了主角却没换剧本?
高市早苗生于1961年,不同于不少出身政治世家的国会同僚,高市的父亲是机械制造业的员工,母亲则在警察机关任职。高中毕业后,原本有机会被私立名校庆应义塾、早稻田等大学录取的她,为节省学费开支,最终选择入读国立的神户大学。大学期间,她每天从父母家往返通勤约6个小时到神户读书,并靠打工赚取学费,最终于1984年获得神户大学商学学位。
1987年,高市被松下政经塾派往美国担任国会研究员,在美国民主党、科罗拉多州女众议员施罗德(Patrical Schroeder)的个人办公室及其所属委员会中工作。回国后,高市就以拥有美国国会经验的分析家身份受到媒体关注。随着知名度增加,她首次在1993年以无党籍人士当选日本众议员,三年后加入自民党。
在当选首相前,高市曾在安倍晋三政府中多次担任总务大臣,成为首位出任该职的女性政治人物,掌管地方行政、媒体政策、电信产业等领域。由于与安倍在宪法修正、安全保障、经济政策等核心议题上理念一致,高市亦被视为安倍门徒,甚至或在开启首相生涯后延续实施“安倍经济学”。
而此次入阁的财相片山皋月,亦曾在安倍内阁任职,担任过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负责地方经济振兴和规制改革,是第四次安倍改造内阁中唯一的女性阁僚。
非典型女性领袖:反对夫妇别姓、不支持女天皇…...
除了出身背景是非典型日本政客外,虽身为女性,高市却是一位立场坚定的右翼保守派,亦不以女性主义者自居。她不仅反对修改要求已婚夫妇同姓的法律——该法律往往导致女性婚后随夫姓;亦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不支持日本拥有女天皇,认为“维持男系皇统是对天皇的敬意和正统性的根源。”
这些立场让部分活动家、学者和政界人士担心,即便在高市的领导下,日本女性的处境也不会有太大改变,认为她会继续支持那些阻碍日本女性发展的政策。而因其紧密依附于自民党的社会保守纲领,也使得高市在民调中,受男性欢迎的程度高于女性。其政治对手指责她充当党内男性的“傀儡”,更形容她是嫁入权势政治派系的“新娘”,意指其迎合保守政治结构,难以真正代表女性发声。
青年倡议组织“无青年无日本”(No Youth No Japan)创始人Momoko Nojo称,高市的当选“极具象征意义,她是第一位迈出这一步的女性”,但她亦直言,“她是通过阻碍社会性别平等才走到这个位置,我不认为她会带来太多进步。”
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也公开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自己对日本迎来首位女首相并不感到高兴。她称,明年日本在性别差距指数的排名或会因此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政治会对女性更友善”。
排名倒数的女性参政率
日本女性虽然早在近80年前便拥有参政权,但该国在赋予女性政治权力方面却仍长期落后于其他民主国家。根据总部位于瑞士的“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统计,截至今年9月,日本国会众议院中女性议员的比例仅约15.7%,在183个国家中排名第141位,于七国集团(G7)中垫底。相比之下,G7中排名最高的英国,下议院中女性议员的比例已超过40%,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普遍达到30%以上的比例。
此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在148个国家中排名第118位,不仅仍在G7中排名最低,甚至还落后于包括中国、韩国、菲律宾在内的大多数亚洲邻国。
尽管日本在经济、教育、健康等领域的性别平等推进已有所进步——如在商业领域,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甚至超过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其他发达经济体,但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参与仍显著不足:该国在此类别排名未超过第125位,显示政治性别平权的进展几近停滞。
“天花板没有打破,只是开了个洞”
在此次首相的竞选过程中,高市曾大胆承诺要缩小日本政治领域的巨大性别差距,并称将使内阁和自民党执行委员会的性别平衡“与北欧国家相当”。但从21日公布的新一届内阁名单看,她这一承诺暂未实现。在18位内阁成员中,也仅有两位女性成员,分别是:66岁的女财务大臣片山皋月,以及42岁的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
自民党中女性议员占比低导致高市的选择有限,故解决女性参政率低的问题又长路漫漫。长期以来,日本社会普遍期待女性承担更多育儿和家庭责任,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期许。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女性难以在家庭与工作间取得平衡,进入政坛更是成为一项挑战。有分析相信,深层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并不会随高市早苗的当选就消失不见。
此外,在自民党等主要政党内部,候选人提名、选区资源分配、人脉网络仍高度由男性主导。男性政治人物通常拥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地方政治历练或家族背景,而女性候选人中,则有很多是通常从外资、学术界或媒体等行业“偶然”进入政坛,缺乏选区基本盘,因此较难以在政治体系中站稳脚步。
日本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Miura Mari还指出,政治家族往往会享有选举优势,因为这些家族通常已在其选区建立了稳固的支持。而对他们来说,政治是家族事业,通常情况则是子承父业。日本的父权观阻碍女性继承席位,拉高了她们进入政坛的门槛。
正如东京大学性别研究教授Tohko Tanaka表示:“仅仅出现一位女性领导人,可能无法显著提高日本女性在政坛的地位。”Miura Mari总结认为:“玻璃天花板没有打破,只是开了个洞。”
由此可见,日本女性在政坛中面临的困境、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仍道阻且长,不会因为高市的上台而带来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