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害致10死 猎人老去、民众掣肘 人熊如何毗邻而居?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日本环境省10月27日表示,今年4月迄今,全国已有172人遭到野熊袭击,其中10人身亡,创下历史新高。专研熊类生态的森林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大西尚树更表示,今年日本熊害的情况“已完全进入新的阶段”,“这是不寻常、罕见的案例。”

“熊出没”虽是日本自然生态的一部份,但为何今年的情况好像较以往特别严重?当地的人熊共处是否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又可有什么应对的良方?

日本“熊灾”事件始末:

近年,日本的熊袭击人类事件越来越频发。从2023年4月份到2024年4月份,日本共记录了219宗熊袭击人的事件,造成6人死亡。这是自2006年开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今年的死亡人数更已超越此一记录

今年以来,秋田县、岩手县、宫城县,甚至连京都岚山竹林和东京都住宅区也有人目击熊踪。秋田县知事铃木健太早前更计划要亲访防卫大臣小泉,请求自卫队协助帮忙驱逐野熊,以防止灾情扩大。由此可见,日本熊害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发失控,已非地方政府可轻易处理好。

2025年日本全国熊类袭击事件频传,截至10月已造成10人死亡,创下历史新高。(网上图片)

40年前一度濒临灭绝?

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亚洲黑熊与棕熊的栖息地。但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扑杀和狩猎,日本部分地区的熊一度濒临灭绝,如九州南岛的熊被宣布灭绝,最后一只熊是在1987年被发现的。但近年,黑熊的数量开始激增,有估计称日本黑熊的数量已达到44,000只,是2012年的三倍;棕熊的数量则自1990年以来增加了一倍,达到约11,700只。

日本各地熊栖息地近年也在扩大之中,过去40年当地熊的活动范围已倍增到超过全国国土面积的60%,部分大城市也经常被目击到熊出没。有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任何对策,熊可能会在2050年占据城市。

这次爆炸式增长,加上日本人口的持续减少,使得人类和熊栖息地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乡下城镇逐渐人烟稀少,越来越自信和饥饿的熊开始冒险进入人口稠密的地区寻找食物和领地。

秋田县知事铃木健太早前更计划要亲访防卫大臣小泉,请求自卫队协助帮忙驱逐野熊,以防止灾情扩大。(FB图片)

猎人逐渐老去、国民盲目批评……

日本原来的法律规定,禁止在住宅区射杀熊、野猪等野生动物,即便这些动物藏匿于人口众多的地带。猎人未经警方许可也不得擅自开枪。此外,日本环境部的官员进一步说明,警方只有在面临极端紧急状况时,才有权授权开枪。不过,日本内阁今年已通过修订版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法规,赋予猎人在人口稠密区域自行判断并决定是否射杀具有威胁性的熊、野猪等动物的权力。

只可惜,今天的日本传统执业猎熊人却极度高龄化,当地的猎人协会成员也大多是70、80多岁的老人;原因是这份工作辛劳却不赚钱,难以养家糊口,已俨如夕阳行业,没有多人新人愿意入行。业界批评,当地政府将猎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投资于长期解决方案。

根据2020年的统计,日本有能力对付野熊入侵的猎人,约有6成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居民已经开始担心,猎人老化或许会降低应付熊害的能力,而且还会引发后继无人的危机;而训练新一代猎人,则需要3到5年的时间,恐怕“远水不能救近火”。

日本过往曾有大量持牌猎人,惟近年却出现断崖式下跌,猎人待遇偏低据报是其中一个原因之一。(网络图片)

另一个问题是,虽然如今政府已批准可以猎杀闯入市区的熊,惟杀熊又会引起部份民众的非议。今年7月,北海道一名送报员遭棕熊袭击死亡,当局随后猎杀施袭棕熊,惟道厅因此接获逾200宗电话投诉,认为不应杀熊,可将熊送回山上等。这些投诉中不乏带有情绪化批评的电话,当中不少更来自县外。这些胡乱的批评,导致地方政府不敢轻言杀熊,令问题恶化。

设立保护区、批准猎杀,还有什么?

环顾全球,熊害问题在人类社会并不罕见。例如,罗马尼亚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野生棕熊数量最多的国家,全欧有60%的棕熊栖息于该国境内,熊害为当地带来不少的挑战。根据罗马尼亚环境部统计,该国于过去20年有26人因遇熊而死亡、274人重伤,目前当地持续致力于平衡生态造林、以及教育民众遇熊时如何自保。

过去,罗马尼亚地区的熊,经常被捉到马戏团作表演,“跳舞的熊”(Dancing Bear)曾是中东欧地区常见的表演。驯熊师会将幼熊圈养在家中,透过殴打熊、拔掉熊的牙齿使其攻击能力下降,再把牠们灌醉和用金属环穿过熊的鼻子以限制行动,然后再教牠们跳舞等表演,做法极不人道。

直至该国2007年加入欧盟之后,“跳舞的熊”才被禁止,动物园内的熊所受到的不人道对待、恶劣居住环境等不利条件才得到改善。如今,罗马尼亚的政策逐渐转向以更人道、更具永续性的方式来处置棕熊栖地。该国现时有给熊的安全避难所——自由熊保护区(Libearty Bear Sanctuary),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棕熊保护区。

罗马尼亚当前的政策逐渐转向以更人道、更具永续性的方式来处置棕熊栖地。(Getty)

今天,自由熊保护区不仅救助无法被放归大自然的圈养熊,还提供医疗服务,及向公众提供观光服务,让游客可在郊外观赏熊。

另一个熊害严重的国家斯洛伐克,当地政府近年决定以猎杀的方式来降低棕熊的数量,斯洛伐克总理菲科(Robert Fico)近日宣布针对棕熊的扑杀计划,认为:“人们不应生活在一个连森林都不敢进入的国家”,内阁并批准射杀该国1300头棕熊的四份之一,约350只。

近年,斯洛伐克更有意开放民众合法购买棕熊肉,当地环境部下属机构认为可以出售这些猎杀得来的熊肉,并声称将这些棕熊直接送往尸体处理设施是一种“浪费”。不过,此举引发动保人士的批评,认为重点应该放在预防而非扑杀,更不应该将被杀的棕熊加以贩售。

说到底,熊害问题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不论是猎杀还是设立保护区均需要所在国政府认真思考和应对,其中制定应付的对策以及教育民众如何处理人熊共处,是当局无法逃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