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如果乔布斯还在他会怎么看?中国创业者可颠覆旧世界?
iPhone 17 依然会卖出数千万台,依然会带来巨额利润,依然是科技界的明星。但它缺少了当年乔布斯带来的震撼。苹果依然强大,却已经不再是那个不断推倒旧世界的颠覆者。
热闹背后的失落
在全球无数果粉和媒体的注视下,苹果终于揭开了 iPhone 17 的面纱。iPhone 17 系列带来了自研的 N1 蓝牙与Wi-Fi芯片和 C1X 5G 基带芯片,苹果第一次在通信领域真正摆脱了对博通和高通的依赖;全新的 iPhone Air,凭借仅有 5.6 毫米的厚度和钛合金边框,刷新了“史上最薄 iPhone”的纪录。
然而,当发布会结束,社交媒体上的声音却相对冷静,面对一款在科技史上常常带来颠覆的产品,其中不少评论多少带著些失望。资本市场同样给出了冷淡的反馈。分析师用“sell the news”来形容:在消息公布之前市场提前炒作,而在真正亮相之后,缺少颠覆性的亮点,投资者反而选择套现离场。
这样的氛围让人想起一个问题:如果乔布斯还在,他会怎么看 iPhone 17?
乔布斯的精神与苹果的转变
乔布斯不仅是苹果的创始人,更是一种精神象征。那是一种敢于把整个行业推倒重来的气魄。2007 年,他拿出第一代 iPhone 的时候,几乎没有人预见到它会摧毁诺基亚和黑莓的帝国,更没有人想到它会重塑全球的互联网生态。
乔布斯的产品哲学对创业者来说,是最直接的教材,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1、用户体验至上:乔布斯认为,产品不仅是功能的堆砌,而是人与技术的互动体验。他追求“极致简洁”,让复杂技术隐藏在用户感受不到的地方。每一次交互、每一处按钮的响应,都必须让用户感到自然和顺畅。
2、追求革命而非迭代:iPhone、iPad、MacBook 都不是渐进式升级,而是彻底重新定义行业的产品。乔布斯强调颠覆,而不是优化。初代 iPhone 的发布,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也重塑了人们与互联网的关系。
3、敢于否定自己:即便是畅销产品,乔布斯也能毅然让其退出舞台。例如 iPod 在 iPhone 出现后被彻底替代。他始终问:“这个产品是否还能改变世界?”只有不断挑战现状,才有可能创造真正的价值。
4、科技与人文的交汇:乔布斯把产品视作艺术,每一款产品不仅要好用,还要能触动人心。他强调视觉、触觉、声音的细节,甚至把包装设计当作整体体验的一部分。产品的美学和功能同等重要,这是他区别于纯技术导向的公司思维的核心。
这种哲学的力量在苹果过去的高光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初代 iPhone 到 iPhone 4 的视网膜屏,再到 iPhone X 的全面屏和 Face ID,每一次颠覆都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重新定义了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而在库克时代,苹果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库克无疑是全球最强的供应链管理者,让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把商业效率推到极致。但这种辉煌更多依赖于供应链、规模效应和定价策略,而不是改变世界的产品。
从 iPhone X 开始,苹果的更新逐渐走向稳健和保守,刘海屏、三摄像头、钛合金机身,这些改进固然精致,却很难引发真正的行业巨震。苹果从“敢于冒险的颠覆者”,逐渐变成了“最会赚钱的制造者”。
从 iPhone 17 看见的局限与中国创业者机会
苹果从过去的颠覆者逐渐转向稳健,今年的 iPhone 17 延续了这种转变,也揭示了其背后的局限与机会。
苹果在发布会上强调工艺与设计,iPhone Air 的极致轻薄令人惊叹。乔布斯如果在场,大概会先欣赏这种极致工艺,但他随后一定会追问:“它是否足够简单?它是否重新定义了行业?它是否有力量去改变世界?”答案恐怕都不足以让他满意。
iPhone 17 之所以让人失落,正是因为它体现的是库克式的安全:更薄、更轻、更稳,却没有回答“下一代手机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与此同时, Google、三星等手机厂商则在全力探索 AI 原生的交互体验,而AI 领域的短板则让苹果的未来显得模糊。
iPhone 17 的优雅掩盖不了它缺乏革命性的一面。然而,这种缺憾对创业者而言却是机会。尤其对于中国创业者,现状反而更具启发意义。中国在 AI、智能硬件、芯片、5G 等领域拥有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本地创业团队可以快速试错,低成本迭代产品。Siri 的弱点和苹果在 AI 交互上的滞后,为中国创业者提供了切入“AI 手机”“智能助手”的窗口。
寻找下一个“乔布斯时刻”
iPhone 17 依然会卖出数千万台,依然会带来巨额利润,依然是科技界的明星。但它缺少了当年乔布斯带来的震撼。苹果依然强大,却已经不再是那个不断推倒旧世界的颠覆者。
世界需要新的颠覆。对于中国创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下一个颠覆可能不会来自矽谷,而可能诞生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甚至成都和武汉。谁能结合本土市场需求、产业链优势和政策红利,把 AI、智能硬件或新能源技术做成真正改变生活的产品,谁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乔布斯”。
创业者需要学习的是乔布斯的产品哲学:敢于挑战、敢于冒险、敢于重新定义世界。同时,需要紧盯巨头留下的空档:AI、芯片、自主操作系统、绿色制造、模块化设备,都是中国创业者可以快速布局的领域。
问题是,在巨头日益保守、创新越来越难的时代,谁能真正创造下一个不可预测的奇迹?中国创业者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成为颠覆者?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创新的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获公众号“创伙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