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焦虑发帖 中国施合纵连横战略 “大豆牌”又打中美国七寸
特朗普本周发帖,抱怨中国为了谈判而不买美国大豆。按特式笔法,重要的事,他用感叹号和英文字母大写。
三句加重语气的句子是:“我绝不辜负我们的农民!”“我爱我们的爱国者,每一位农民都是真正的爱国者!” “让大豆和其他农作物再次伟大!” 特朗普还把中国不买美国大豆问题归咎于前任拜登,并承诺将利用加征关税的收入帮助农民。
上述为安抚农业州支持者、稳住共和党票仓的贴文看似诚意满满,但同时也犯了谈判大忌——在上谈判桌之前显得焦虑。
特朗普称,四个星期之后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并明确大豆将是“主要讨论议题”。他在8月间也曾发帖,呼吁北京迅速将美国大豆订单量增加四倍,又称“中国正担心其大豆短缺”。
特朗普两次针对中美“大豆之争”发帖,一下把拜登拖下水,一下指中国缺大豆,其实都凸显他底气不足。无他,全因数字会说话。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这个原美国大豆最大买家,自今年5月以来,没有下过任何订单。去年,美国总值245亿美元的大豆产出中,有125亿美元,即50%以上被中国买走。如今,这个数字已连续多月挂零。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说,去年这个时候,美国大豆近40%海外订单归中国买家,今年一个订单都没下。这是1998年有官方网上记录以来的首次。
继稀土牌之后,中国打出了大豆牌;前者不卖,后者不买。不管是不卖或不买,中国显然已做足多手准备,不仅充分利用其垄断供应链和庞大国内市场的优势,还施展合纵连横战略,转向拉丁美洲国家大量采购大豆,两次出招,都打中美国七寸。
大豆被形容为“餐桌上的千面手”,也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在特朗普1.0贸易战之前,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约三分之一;贸易战开打后,中国进口大豆市场格局大变。2018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份额,从上一年34.4%降至18.9%,巴西则快速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与稀土不一样的是,“中美豆争”并非首次,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已上演过。中美最终在2020年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中国承诺在2020年和2021年购买额外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但后来因疫情不了了之。
中国吸取了与特朗普第一任期交手经验,加上扩大全球南方“朋友圈”外交战略奏效,让北京更有底气应对特朗普2.0关税战。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企业已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1200万吨大豆,交货期持续至今年10月。即便美国大豆比巴西大豆每吨便宜40美元,北京因贸易战而向美国进口大豆加征34%关税,也让美国大豆失去价格优势。
特朗普搬起的关税战石头,砸到了自家农民的脚。美国中西部农业州还是共和党传统票仓,随著明年国会中期选举到来,中美豆争必将升级成美国国内政治问题。中国显然看准这一点,用大豆做谈判筹码,迫使特朗普做出让步。
让特朗普政府难堪的是,财长贝森特的手机荧幕竟被美国媒体拍到。贝森特与相信是农业部长罗林斯的短信沟通内容显示,美国正计划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货币互换额度之时,阿根廷为了刺激谷物销量而取消出口税,结果中国乘机抢下大量阿根廷大豆。
特朗普与阿根廷总统米莱关系密切,特朗普出手救友却搞出冤大头,反助中国这个竞争对手掌握更多谈判筹码,如此荒诞情节,电影编剧都未必写得出。
贝森特10月2日接受美媒采访时称,特朗普和习近平本月底到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将见面,他也将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进行第五轮贸易谈判,应该会取得“相当大的突破”。
那会是什么样的突破?
6月伦敦谈判后,中国对应美国放松高科技出口管制,承诺恢复稀土出口。如果继续是小范围交易,中国有可能用包括大豆与波音飞机等采购,换取美国取消或降低因芬太尼而向中国累计加征的20%关税。
如果北京乘势在更核心问题上需求突破,中美谈判会否牵扯到最敏感的台湾议题?大陆近日多次重申反台独,西方媒体则多次报道,中国欲借贸易协议迫使特朗普正式表态反对台独,而不仅仅是不支持台独。
日本《产经新闻》本周还报道,日本智库公布最新卫星图像显示,解放军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扩建设施,除了原先模拟台湾总统府的建筑外,还新增模拟司法院的建筑,并以地下通道将两者相连,显示解放军正强化对台“斩首作战”演练能力。
特朗普政府似欠缺全盘战略考量就点燃关税战,原以为用极限施压就能让中国破防,迄今看来不仅低估对手硬扛能力,自身防线漏洞也不少,接连被中国两张牌打到痛点。就本区域安全格局而言,最引人关注的是,特朗普会否为达成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的首要目标,而在台湾议题上做出实质性或象征性让步?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