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K签证引“抢饭碗、种族论”争议 官媒:曲解误导公众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日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将H-1B工作签证费用提高至10万美金,引发在美留学生、海外学者担忧。反观中国,10月1日起新增的针对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被外界视为是与美国抢人才的措施。而受美国签证费用上涨影响最大的印度人,更是被视为“目标人才”。

然而在国内失业率高企,大学生毕业即事业的当下,国家推出“K签证”吸引海外人才,不出意外引发民众对“其他族裔抢饭碗”的争论;同时也有民众担心中国会因此而变成移民国家,撼动本国国民利益。对此,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表示,K政策的出台将对中国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部份误读误解,以及发表一些奇谈怪论,只会误导公众、引发不必要的焦虑。

评论指出,有“崇洋媚外”论者认为,国内拥有充足的本土人才储备,何需“舍近求远”引进外国人才。这样的视野过于狭隘。

从二战以来的全球史看,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占有发展先机。国际舆论认为,未来将由最能充分利用人才的国家主导。走向世界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中国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评论还提到,尽管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仍然缺乏。但2025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就接近3000万人。中国的舞台足够广、天地足够宽,容得下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引全球优秀大脑和智力资源投身中国高质量发展,于国于民、于当下于长远,都是好事。

2019年6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举行2019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来自尼泊尔、印度、毛里求斯、加纳等国家的一百多位外国留学生身著学位服,在典礼上拍摄合影留念。(中新社)

此外,还有“冲击就业”论者认为,K字签证门槛不够高,延揽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会抢占本土劳动者饭碗。这是毫无必要的担忧。

K字签证签发对象是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专业限定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要求学士学位及以上,来源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并非网上炒作的“低素质劳动力”。

对于“移民危机”,评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K字签证只是为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岂能直接和移民划等号。同时,增设签证会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所谓“移民危机”不会出现。尤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化合各种矛盾,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而对于有人提出会有“安全风险”,K字签证可能引入具有“潜在风险”的人,会给国家安全、社会治理造成冲击。评论表示,这是不自信。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背后是法治、科技的有力支撑,彰显强大的治理能力。

评论强调,在各种风险隐患面前,中国已经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应对,应有充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