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自省有节奏 负面情绪自溜走

撰文: 青协DSE27771112
出版:更新:

成长与学习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及失败时,很多同学会反思自己的错误。然而,有时我们可能陷入过度自责,影响了前进的步伐。本文将探讨何谓健康自省,让同学们更有效地辨识和处理负面情绪。(撰文:青协 DSE27771112)

1. 过度的反思

新学期的铃声响起,同学们踏入校园时,内心却时有交织著复杂的心情——对开学的焦虑与重返校园的雀跃并存。林林总总问题可能在心中浮现:“跟不上新学期的学习进度,是不是我太蠢?”、“新同学和新邻座似乎表现冷淡,是否讨厌我?”这些反复出现的负面想法,其实是一种“反刍思维”(Rumination Thinking)。如同牛羊进食般,我们被动而重复地回想之前未解决的问题,但事情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进展或解决。如何让反思成为成长的阶梯,而非自我惩罚的枷锁?关键在于掌握“适度”与“节奏”。

学生对开学的焦虑与重返校园的雀跃并存,如何让反思成为成长的阶梯,而非自我惩罚的枷锁?关键在于掌握“适度”与“节奏”。(资料图片)

2. 区别自省和反刍​​​​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儒学提倡每天自省,检视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思考可以改进之处。不过,如果反思时只顾不停自责,觉得自己很差,则可能会变成上述的“反刍”。

究竟如何分辨自省和反刍?若果只是反复纠结于失败的原因,而不著眼于如何解决,便有机会已经陷入了反刍的沼泽。反刍这一现象往往伴随著“基本归因偏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即将失败归咎于个人,放大自己的缺失和后果,而忽略情境或其他外部因素的情况。例如,对于小测分数不理想这件事,陷入反刍的同学可能会一直回想考试表现,深陷“我很愚笨”的自我攻击漩涡。相对地,自省的同学会考虑题目会客观分析,如题目是否超出温习范围,尝试检讨和改进温习计划。这便是自省和反刍的本质差异。

为避免堕入情绪泥沼,同学需客观和适度的自省,把握自省的节奏。一旦发现有反刍倾向,应及时停止思考,作出行动。

3. 行动策略

察觉情绪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掌握节奏,学习接纳情绪并作出行动。从暑假较松弛的模式切换到学业紧凑的备战状态,生活节奏骤然转变,需要同学像乐器调音般逐步调整张力与适应。因此,面对新事物产生担忧、抗拒等负面情绪完全正常。当脑海中反复出现“我肯定跟不上”、“同学都比我厉害”等自我质疑时,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 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情绪的来源,例如是否常有“我应该”、“我必须”等想法,为自己设下过高的期望和压力。

● 放宽过于严格的自我要求,改用“我可以做到”来鼓励自己行动。

● 在展望未来和制定计划时,多考虑自己“可怎样做”,减少纠结于事情“会怎样发展”。

从暑假较松弛的模式切换到学业紧凑的备战状态,需要同学像乐器调音般逐步调整张力与适应。(资料图片)

与其担心事情会出错,不如将重点放在自己能够掌控和改善的实际行动上。如此一来,同学不仅会感到更加踏实,也能更充分地准备面对未知挑战,完成从“反复想”到“主动做”的蜕变。

真正的自省从不该是心灵的牢笼,而是成长的望远镜——它让我们看清过往的绊脚石,更清晰地标示前行的坐标。当同学下次察觉深陷自责,不妨轻声提醒自己停止反刍,迈出一步。相信那些曾被反复咀嚼的焦虑和负面情绪,终会在逐步行动下逐渐消散。

香港青年协会“DSE 27771112”乐意陪伴你!我们将持续透过热线及网上辅导服务,提供前路规划,辅导支援,应试准备及升学资讯。

学生与其担心事情会出错,不如将重点放在自己能够掌控和改善的实际行动上。(资料图片)

如有需要,可透过以下方法联络有关服务:

支援热线:2777 1112

WhatsApp:2777 1112

Instagram:DSE27771112 https://www.instagram.com/dse27771112

网站: http://27771112.hk

服务时间:周一至六(包括公众假期),下午2时至凌晨2时,即时陪伴学生度过开学、备试、应试、预备放榜及放榜等阶段。

香港青年协会“同倾同行.学适倾”专为高小(小五至小六)及初中(中一至中三)学生而设。

在新学年开学及考试高峰期间,“同倾同行.学适倾”重点支援学生在学业、社交及个人情绪压力上的困扰,并提供合适的学业支援资讯。

一键式全人健康平台“同倾同行”服务

网站 :https://talknwal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