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白露秋意渐浓 中医教你养生驱邪护阳 附3款白露汤水
白露节气|当清晨的草叶上,凝结出晶莹的露珠,便代表“白露”悄然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暑热渐消,阳气收敛,昼夜温差显著增大。
本文作者:博爱医院黄慧欣中医师
一、养生关键
1. “燥邪”当令,易伤肺部
白露过后,雨水减少,空气湿度下降,秋燥日益明显。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经口鼻侵袭肺部,容易导致口鼻发干、舌燥、咳嗽,甚者出血。
2. “寒邪”初显,易伤正气
由夏入秋,寒气渐重,若贸然贪凉,则易伤肺气,加重肺系疾病,如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3. 脾胃易困,运化减弱
夏末初秋,湿气未退,脾胃功能减弱,水湿运化不畅,容易导致嗜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黏滞不爽等。
二、养生建议
1. 起居调养,防寒护阳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之说,适时添衣,护好关键部位,如肚脐(神阙穴)、腰部(命门穴)及双足底(涌泉穴),避免赤膊露体,少穿赤脚凉鞋。夜间入睡亦应盖好薄被,确保充足睡眠,顺应“秋收”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有助阳气收敛,养阴润燥。
2. 饮食应季,健脾润肺
应减少食用辛温发散(如葱、姜、蒜、辣椒)以及寒凉(如西瓜、冷饮)之品,多食味酸及甘润之物,以保护脾阳及收敛肺气。
食疗推荐(一人份):
蜂蜜桂花乌龙茶
材料:蜂蜜1-2茶匙、干桂花2克、乌龙茶叶5克、水250毫升
老鸭莲藕汤
材料:老鸭150克、莲藕200克、南杏10克、无花果2颗、红枣2颗、水600毫升、姜2-3片、盐1/4茶匙
紫薯燕麦粥
材料:紫薯1个(打碎)、燕麦片30克、粳米30克、栗子蓉30克、水600毫升
3. 适当运动,形神皆充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故应避免剧烈运动过汗,伤阴耗气。可选择温和运动,如慢跑、太极、八段锦、瑜珈等,并于阳气充足,气温相对较高时进行,如上午9-10时或下午3-4时。亦可练习“导引吐纳”,利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清气入肺,呼气时缓慢深长,有助宣发肺气,缓解秋燥不适。
4. 调节情志,平和为宜
“自古逢秋悲寂寥”,万物开始凋零,易引发人的悲秋之感。应保持心情舒畅,多接触大自然,登高望远,欣赏秋景之美,避免忧思悲愁。
5. 穴位保健,简单方便
揉按迎香:用食指指腹轻揉迎香穴(鼻翼两旁),揉按至微觉酸胀为度,以预防感冒,缓解鼻炎。
敲打肺经:从锁骨下方沿手臂内侧,向大拇指方向轻轻拍打或按揉,有助宣通肺气。
热敷神阙:可用暖包、热水袋或艾箱热敷神阙穴,以温补阳气,防病保健(艾灸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白露是夏秋之交的转捩点,应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智慧,著重防寒保暖、润燥护脾,为迎接深秋寒冬打下坚实基础,安然享受金秋的清爽与宁静。
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应寻求注册中医师的意见,根据相应症状及体质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