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安全教养成育儿新趋势 专家研究逾200名儿童归纳5大教养核心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近年随著学童情绪问题增加,不少家长都理解到,除了品格、成绩,其实孩子的情绪健康都非常重要。家长也需要学会为子女提供情绪支援。育儿专家Reem Raouda在研究过二百多名儿童后,发现“情绪安全教养”比起传统的育儿模式,对孩子成长更有益处。以下分享情绪安全教养的5大核心,家长可以参考。

育儿专家Reem Raouda指出,传统的“温和教养”(gentle parenting)过于松散,而“权威管教”(authoritative parenting)则过于严厉。相比之下,情绪安全教养正好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甚么是情绪安全教养?

情绪安全教养的目标是希望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理论鼓励家长专注于调节情绪、自我觉察同和内在修复。父母要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调整,即使孩子情绪爆发,父母都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家长在给予爱和接纳的同时,也要保留清晰界线。而且不应只在孩子乖巧时才陪伴他们,当他们处于最混乱、最难处理的时候,家长仍要陪伴在侧。

Reem Raouda强调,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就能更容易学会调节情绪,不用再靠大吵大闹来博取关注。

(Freepik)

情绪安全教养5大核心

Reem Raouda建议家长可以由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1. 先从内心开始调整

父母要先了解自己,并反思童年经验,觉察自己的通常会在甚么情况下容易情绪爆发,而且这些反应会如何影响与孩子的互动。当自己情绪高涨时,不要急于压抑,而是可以留意并理解自己的感受。

在纠正孩子之前,家长也不妨自问是哪一部分的自己感到受威胁。如果发现自己只正在重复父母当年的方式,便要思考,这是否自己想延续的方式。

2. 将孩子的行为视为讯号

孩子的“不合作”,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挑战权威,而是单纯想表达感受。例如孩子大力摔门,父母可能会直觉认为他们无礼,但其实孩子可能只是太大压力、不知所措。

与孩子互动时,家长应抱持好奇的状态,多提问:“你可以帮我了解发生了甚么事吗?”、“事情发生时你有甚么感觉?”。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传递了甚么讯息,这样会比单纯制止他们行为更有用。

3. 用同理心设定界限

家长可以适时设立界限,但应避免用恐惧和羞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当拒绝孩子的请求时,可以先同理他们感受:“我知道你很不开心,但答案仍然是不可以”。纠正时也应给予支持,让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们的难处。

4. 避免透过羞耻感来管教

育儿不必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在冲突后修复关系。冲突之后,家长可以尝试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不应该对你大叫,这是不对的,对不起。”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也要肯定他们的感受:“你可以感到生气,但是比起打人,我们应该用更安全的方式来表达。”

这样孩子能明白,冲突不代表关系破裂,也不应因而感到羞耻,他们能在过程中学会修补关系,学到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