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将增收直资及大专非本地生 蔡若莲强调不影响本地资助学额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随著香港人口持续流失,近年不少直资学校以及专上学院反映收生压力大。政府决定就此情况推出新政策。最新《施政报告》提出,为吸引更多人才来港,提升国际竞争力,将在直资学校试行增加非本地生收生额,大学亦会逐步放宽非本地生比例。

增加直资学校非本地生人数

政府2025年最新的《施政报告》提及,为加强香港教育在国际的竞争力,将在中、小学教育推行一系列政策。收生方面,将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透过学生自资入读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

面对外界的担心,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强调这些额外增加的学额,不会影响本地生的入学机会。她亦表示部分直资学校也有充足的资源增加收生学额,直资学界普遍欢迎此措施。她估计计划实行后,首阶段增加的直资学校非本地生人数不会有很大增幅。她估计学校会因应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地增加非本地生人数。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强调这些额外增加的学额,不会影响本地生的入学机会。她亦表示部分直资学校也有充足的资源增加收生学额,直资学界普遍欢迎此措施。(政府新闻处)

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

另外为促进数字教育,教育局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将于2026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科教育课程、订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将AI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AI培训、引入企业资源等。

优质教育基金会推出新阶段的公帑资助学校专项拨款计划,为公帑资助学校和合资格幼稚园提升累计申请额上限,提高教育质素。鼓励学校透过各项拨款计划加强推动价值观教育、理财教育,以及开拓与创新精神等。

放宽专上院校自资收生限制

至于专上教育方面,政府将增加非本地生以自费方式留学香港的非资助学额。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政府强调即使为非本地生增加学额,也不会对本地生造成影响,将继续维持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不会减少,以确保本地生现时入读资助课程的状况不变。

成立留学香港专班 加大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

除了增加非本地自资学位,为了招揽更多国际教研人才和学生,教育局将成立“留学香港专班”,与多个部门合作等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包括由教资会拨款4,000万元,资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

教育局亦会牵头推动专上院校举办更多暑期游学活动,吸引非本地高中生来港体验。另外会继续与内地探讨落实香港和内地互认副学位程度学历,助两地职专毕业生跨境求职或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