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中国不怕特朗普 给世界上了一堂独立课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共同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将于10月13日至17日举行。会议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德国资深媒体人、历史学家、克鲁斯曼传播与咨询公司创办人乌维.克鲁斯曼(Uwe Klußmann)进行对话,就中欧关系、特朗普政策、欧美战略与未来世界格局等议题深入交流。
乌维.克鲁斯曼表示,很荣幸能再次访问中国并与学界对话。他回忆曾于1996年以游客身分访问中国,如今中国已发生根本变化,“我期待看到一个正在崛起、在技术、社会变革、环境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国家”。他强调,中国曾与多国一样历经殖民压迫,如今的成功应放在历史脉络下理解。
谈及中欧关系,克鲁斯曼指出,欧洲“长期依赖美国,这是不幸的事实”。他直言欧洲害怕特朗普,这一点与中国大不相同。中国不害怕特朗普,展现了一个真正独立国家的榜样,给其他国家上了一课。他认为中国透过经济与外交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因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影响远小于对欧洲。
他同时批评欧洲部分政治力量与智库主张“与中国对抗”,认为这种做法不利欧洲自身。“当欧洲面临美国关税等挑战时,更需要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尤其是经济与科技合作。”
对于欧洲是否会制裁中国的问题,克鲁斯曼回应称,“我们不会制裁中国,这将摧毁德国的贸易和经济”。他指出,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有权决定自身事务,相互尊重才是强化中欧伙伴关系的建设性途径。
他举例称,德国港口城市汉堡最终接受中国中远集团(COSCO)投资,展现务实力量的胜利,但华为未能参与德国5G建设,“结果是我在郊外花园里网络信号很差,这不是建设性做法”。
在谈到俄乌战争时,克鲁斯曼表示,这场冲突将是一场长期战争,因为当战争被定义为善与恶的较量,就不可能有妥协。他认为世界应该重拾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同理与对话的重要性。
针对美国的未来,他指出,美国社会“深度分裂”,形象正在恶化。在特朗普上台后,德国年轻人不再以美国为榜样。尽管如此,美国仍是重要的技术与经济强国。他预测,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促使德国工业转向赴美设厂,短期内“削弱德国、强化美国”。
同时,克鲁斯曼提到,德国国内的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崛起,可能改变外交政策。他批评当前德国政府“缺乏基于国家利益的明确战略”,并指出欧洲无国家能主导全局,“即使法德合作,也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他并引用基辛格的名言,“如果我想给欧洲打电话,我该打给谁?”以此形容欧洲缺乏统一外交声音的困境。
展望西方未来,克鲁斯曼指出,所谓“西方”并非单一体,“我们有不同的西方”。但欧洲将面临人口老化与移民压力,预估25年后“欧洲仅剩约4亿人口、平均年龄50岁”,移民潮与右翼崛起将成为主要社会问题。
谈到2050年世界格局,他认为非洲将成为影响人类未来的重要力量,“非洲的崛起将对中国构成挑战”。他称,中国在非洲的建设成果明显,非洲对中国抱有高度期待。
在人工智能议题上,克鲁斯曼表示,人工智能“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应建立国际监管机制,“就像核能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灾难”。他指出,中国早在2023年就提出AI监管概念,“这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克鲁斯曼最后强调,“我们不能天真地拥抱人工智能,而应围绕人类福祉展开国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