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篇重磅文章 统一台湾进入快车道了?

撰文: 观察者网
出版:更新:

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但长期以来,台湾统一似乎只是遥远的可能性。近来种种迹象表明,台湾统一可能进入快车道了。

新华社从10月26日起,一连三天发表署名“钟台文”的重磅文章,勾勒统一后的台湾前景,虽然没有列出时间表,但加大推进两岸统一显然已经排上议程。

不论中共统一台湾是否使用到“武力”,解放军依然不分昼夜进行战备训练。(微博@南部战区)

三篇文章先以历史和战后法理,确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再提出统一的各种利好和统一后的施政设计,最后定调统一势不可挡。这说明,统一不再停留于舆论造势,而是具有路线图和施政构想。

在第一篇《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里,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条款》, 强调“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明确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可以坐下来谈。

第二篇《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阐述了统一后的初步施政设计和经济利好的美好图景,提出“爱国者治台”、高度自治,“广大台湾同胞可以真正当家做主”,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爱国者治台”是重要的提法。这是根据香港回归后“港人治港”到“爱国者治港”的经验,是对“一国两制”的重要更新。“反中乱港分子”在香港黑暴中兴妖风、作恶浪的历史绝不让在台湾重演。

街头随处可见“完善选举制度 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宣传广告。(中新社)

统一对台湾利好。台湾财政尽可用之于民,尽享国家整体资源;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将全部零关税,台企可依托大陆雄厚的资金、庞大的市场加大发展;两岸产业链将深度融合,台湾芯片、精密机械等产业可与大陆互补。

第三篇《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强调,统一不是选择,而是必然。“祖国大陆的实力决定了‘台独’分裂没有出路、统一不可抗拒,决定了外部干涉不会得逞”,两岸应该坐下来谈,谈出合理的“两制”台湾方案。

三篇文章发表在中美釜山峰会前夜,这也是中国以法定形式设定台湾光复纪念日、提出“统一后台湾有七个‘更好’”、喊出“我是中国人”的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的时候,重庆公安局对沈伯洋立案侦查更是凸显大陆对台湾的主权和司法管辖权。

有意思的是,在釜山峰会前夕,外界对中美是否会谈及台湾问题多有猜测。在历次中美峰会中,台湾议题很少不提,经常被赋予“最敏感、最关键”的地位。但这次釜山峰会后,特朗普在回程飞机上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提到台湾,也没有被讨论。”新华社通稿里也没有提到台湾。

2025年10月30日,韩国釜山,图为中美元首会谈后步出会场,双方握手后各自乘专车离开。(网页截图)

特朗普倒是准备峰会上提及台湾议题的。在从日本飞往韩国的路上,他说到:“我不知道我们是否会谈到台湾,我不确定。他(中国领导人)可能想问一下。但也没什么好问的。台湾就是台湾。”

元首级峰会涉及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技术性问题留给事务级的部长会谈。台湾问题依然对中国至关重要,但台湾问题的解决已经“去美国化”了。或者说,中国的解决路线已经不需要美国的“合作”,对美国的干扰则有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中国对于台湾统一进程的掌控越来越主动、全面,“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再只是姿态,也有能力贯彻,不再需要追著外国政府表态。这是中美峰会上不再必谈台湾问题的关键。

特朗普说将于2026年4月访华,有人推测,台湾问题将在那时提出,中国将要求美国从“不支持台独”立场转变为“反对台独”。实际上,“台湾关系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或许才是主旨。特朗普访华如果成行,谈出中国乐见的结果很好,不谈也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台湾已经“不是问题”——这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新现实。

2025年10月30日,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期间特朗普向习近平及其他中方人员出示卡纸(白宫网站)

外界不断猜测,中国有“2027大限”,要在建军100周年的时候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也有猜测2049年的。

台湾是中国的,这是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的现实。台湾尚未统一是内战遗留的问题。台湾一定要统一,但统一并无时间表。中国人民已经等了76年,不会无限期等下去,但也未必需要划定截止期。

三篇雄文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如果台湾是牛,统一是水的话,牛最终是必须喝水的。和平统一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利好前景不可限量。但执迷不悟的话,就只有牛不喝水强按头了。

要知道,牛不喝水强按头是需要实力的,而大陆具有这样的实力已经是无可置疑的现实。

武装统一从来就是选项之一。但曾经有一个时候,千军万马过海峡是唯一现实的武统选项。启动门槛高,行动代价大,结果虽然肯定是台湾回归,但过程高度不确定,美日军事干预的影响很大,台军在装备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在1990年代初,台湾空军的15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是不容忽视的空中威胁,那还是解放军空军尚未彻底走出“歼-6万岁”的时代。

现在,启动武统的政治门槛依然很高,但军事门槛极大降低。历次“联合利剑”演习充分展示了“打、封、登”的各种选项,东部战区台海前沿部队“就地攻击”的实力就足够压垮台军防御。

10月18日,赖清德勗勉联合利剑演习应处部队,视导台湾海军海锋机动中队。(台湾总统府提供)

台湾把“武力拒统”的希望寄托在美日干预上。日本不乏“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叫嚣,但日本早就过了还有可能为台湾提供安全保障的时代,而是进入了祈祷不要“日本有事”的时代。

美国曾经自信在台海具有绝对海空优势,但早在2015年,兰德公司的报告《美中军力打分卡》就清楚地提醒:美军在台海已经没有优势了,这才有把对中国军事压力的重点转向南海的提议。但是在不久前的报告《稳定美中关系》中,兰德坦承: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已经失去,介入台海得不偿失,对台海战事不敢有所反应则必然造成美国威信尽失。换句话说,“战略模糊”已经演变成“战略尴尬”。

美国军事力量不足以支持“战略清晰”,实际上已经不足以支持“战略模糊”了。因此,兰德提议美国有条件地支持“渐进式统一”,明确表态“拒绝支持台湾独立、永久分离,或抵制和平统一”,扬弃在台海的零和思维,以避免中美爆发全面军事冲突。

2025年11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时事杂志(60 Minutes)专访。当被问到中国对美国的威胁有多大时,特朗普表示,中美现时相处得很好,他认为透过与中国合作,而不仅仅是击败他们,美国可以变得更强大、更优秀、更优秀。(X@RapidResponse47)

这是兰德和美国“深层政府”认清大势的结果。九三阅兵中展示的装备早就不以解放台湾为背景,而是直奔控制西太平洋甚至更远的战略纵深而去。

解放军和海警的绕台警巡和实战训练常态化,到了美国只能“表达关切”但无计可施的时候了。美军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则成为“被围观”,锈迹斑斑的战舰与其说是显示威力,不如说是丢人现眼。美国对台“过度军售”也失去意义。美国根本不可能出钱武装台湾,台湾根本没有钱与大陆拼军购,美国也不再有能实质性帮助“武装拒统”的武器可以出售。

在更大层面上,美国不断启动除了热战之外的各种“大杀器”,但中国在关税战里的强韧逆袭,在稀土战中的意外震撼,在芯片战中的破圈发展,连对留学生的限流打压也成为自伤拳,意味著美国把压制中国的弹药打空了,而自己的食物链顶端位置反而岌岌可危。

“十五五”特别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是打破封锁的需要,也是经济升级转型的需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发现,在2023年,中国科学家在中美联合研究中担任主导的比例已达45%,比2010年的30%大幅度上升。若这一趋势持续,中国对科学的贡献有望在2027或2028年与美国持平,也就是中美在联合科研中分占相同的领导比例。

中国除了加大货币互换协议,还在加速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中国还在壮大战略威慑力量,九三阅兵中可见一斑。

中国不开空头支票,“十五五”完成的时候,或许是中国对美国“核缴械”的时候。这里的“核”包括字面意义上的“狭义核武器”和经济、科技、金融方面的“广义核武器”。

台湾确实“不是问题”了。可笑台湾当局自不量力,还敢妄言——重庆公安局立案侦查沈伯洋意味著大陆才是“麻烦制造者”——殊不知虾米才制造麻烦,蛟龙只翻江倒海。

另一方面,台湾岛内政治走向也在出现微妙变化。

民进党依然篡居凯达格兰大道,赖清德还蠢蠢欲动要搞“务实台独”,但国民党有了新的党主席郑丽文。

郑丽文由绿转蓝,早年作为民进党积极分子,猛烈抨击政坛黑暗和贪腐,在撞上民进党内黑幕后,愤而转投国民党。此后郑丽文因为伶牙俐齿的媒体人本色而在党内迅速蹿升,并在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面临关灯歇业的暗淡前景的时候,一跃超过党内建制派,成为国民党的新希望。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新任主席。(央视新闻截图)

郑丽文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直呼“我是中国人”,并鼓励台湾人都拥抱“我是中国人”。她公开反对提高台湾防卫预算,认为应该积极谋求两岸和平,化解两岸的紧张与冲突。她在大陆有“统一女神”之称,在岛内则引起舆论大哗,甚至引起如果郑丽文赢得2026年地方大选和2028年岛内大选的话,是否代表台湾主流民意的争论。

郑丽文当选为国民党主席,代表的就是党内主流,至少党内主流不反对她的政治理念。如果郑丽文在2028年岛内大选中获胜,代表的就是岛内主流民意,至少岛内主流民意不反对她的政治理念。

台湾主流民意不由民进党和亲独媒体决定,两岸也不是郑丽文的唯一议题,郑丽文代表的是党内改革和反对“台独”的统一。重整党务,重返基层,推陈出新,给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这些是郑丽文的岛内政治议题的主体。她还提出“县市党部主委直选”等具体的改革方案。但她高调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多次直呼“我是中国人”的立场,这些公开“亲统”立场对她的党内当选也举足轻重,暗示国民党内对统独议题的认知变化。

郑丽文发起“党外在野大联盟”。(facebook@党外在野大联盟)

中共对郑丽文的当选发出贺电,期望两党坚持共同政治基础,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国家统一。郑丽文在复电中表示,国共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应该强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台海和平稳定。

两岸政治从来都是岛内政治的最大议题之一。国民党建制派因为在两岸议题上“打不过”民进党,而逐步淡化传统统派立场,但在民生和经济议题上又乏善可陈,最后沦为诉求模糊、组织涣散、不得人心的夕阳组织。

作为国民党的新主席,郑丽文强调,国民党希望两岸和解合作,“大家已经认知到赖清德的两岸政策是死胡同,抗中牌已彻底失灵,六成民众已经反感、不想再玩这套。”

对于“红统”标签,郑丽文强调,国民党拥有正确的两岸政策,相信也是区域与国际社会的期待,“我们不做麻烦制造者,我们不会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者......我就是讲给国际社会听的、国际友人听的,而且我知道他们都在听,对美国的关系就当然是如此。”

如果郑丽文能带领国民党使得台湾拥抱“我是中国人”的话,那很好;做不到,也没关系。台湾统一并不取决于蓝营重回凯达格兰大道,蓝营重回凯达格兰大道甚至不能保证重启两岸统一的政治进程。

但统一的车轮已经开始滚动,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谁都不应该对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决心和能力有任何怀疑——这是时代的信息。

本文获《观察者网》授权转载,作者为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