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兵十年磨一剑 中俄朝三巨头聚首 塑造后美国新秩序|去片
2025年9月3日,北京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坦克、导弹、战机陆续列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九三阅兵)正式展开。
这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实力的展示,在观礼台之上,谁出席谁缺席,领导人之间的排位,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国际外交的政治密码。十年前的70周年阅兵,与这次阅兵的景象已经截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场盛事如何反映了过去十年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普京与金正恩“左右护法”
这次阅兵最瞩目的,莫过于是全程陪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边的国家领袖,分别是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又译普丁或蒲亭)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
由出席阅兵的26个国家领袖聚集一刻开始,到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接待二战老兵到最后坐下观礼,他们2人就好像“左右护法”一样,长期处于习近平的身边。从特朗普故意在阅兵期间发文,叫习近平代他慰问“正密谋反美的普京和金正恩”的反应可以看出,这种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极强烈的政治宣言,而且还相当成功。
先谈普京,他十年前已曾赴北京参加70周年阅兵。但这次特别的是,他整个访华行程长达四日,先在天津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再去北京参加阅兵仪式,这么长的行程实在是非常罕见。在俄乌战争持续、西方制裁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普京急需要一个国际舞台,去证明俄罗斯并没有被孤立。他上月在阿拉斯加(Alaska)和特朗普会面时,已经接受了红地毯式欢迎,然后他8月31号再于天津接受相同等级的欢迎。
他月内先后在中国和美国获得如此高规格的欢迎,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面对种种难题下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大国。
金正恩事隔六年再访中国
而金正恩的出现更加令人意外,他之前极少外访,更从未参加过任何多边集体外交活动,连之前俄罗斯的红场阅兵也没有出席。
中国2015年首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的时候,金正恩也没亲自出席,只派遣朝鲜二号人物崔龙海参加。相反,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就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一时令外界对中朝关系有猜测。
金正恩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四次访华,中朝关系好像已重返蜜月期,但是两国关系其实仍有不少隐忧,大家这么多年来在意识形态上分歧不断扩大,朝鲜全力发展核武器之后,双方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
即使习近平和金正恩2018年和2019年频频有互动,双方都只是强调“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这些外交客套说话。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中朝往来进一步大幅减少,双方最高领导人都没再见面。中朝关系绝对算不上是差,但他们就好像好多年没有联络而愈来愈疏远的“老朋友”一样。两年后,俄乌战争爆发,朝鲜旗帜鲜明地支持俄罗斯,俄朝关系明显加强,外界甚至出现朝鲜有意“亲俄远中”的说法。
这次金正恩打破惯例,不仅是六年来首次和习近平会面,更加是继1959年金正恩祖父金日成之后,再有朝鲜最高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观中国阅兵,向外界展示了中朝关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
但更重要的是,在美、日、韩三国军事合作日益紧密的情况下,金正恩这次访华,是一个明确的战略回应。他和习近平、普京并肩而立,就是要将自己塑造成为同大国领袖平起平坐的人物,突显朝鲜在可能形成的“中俄朝轴心”中占核心地位。
而习近平这次以如此高规格接待金正恩,期间大家互动友好、有讲有笑,等于向世界宣布,朝鲜不仅是中国的友好伙伴那么简单,更是同西方世界对抗、促成多极世界体系的重要战略盟友。有美媒甚至认为,中国这次是搭了一个舞台,好让金正恩体面地重返国际外交视野。
中亚与东南亚国家领袖集体亮相
在阅兵的时候,我们还可看到一系列熟悉的面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这五个中亚国家领导人连同白罗斯总统,基本上是“组团”由天津上合峰会直接去北京参与阅兵。
他们的集体出席,当然与上合峰会“顺路”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传统上被视为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内的国家,近年积极寻求外部力量平衡俄方影响力。尤其在俄乌战争之后,他们日益对俄罗斯感到忧虑。另外,他们都渴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发展经济,中方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迅速提升,在中方需要朋友“捧场”的重要时刻,这些近邻的出席,既是情理之中,亦是地缘政治现实的体现。
接着,我们将关注焦点由中国的西面转向南面,亦即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盘”。在这么多东南亚国家之中,除了菲律宾和总理最近被罢免的泰国之外,其他国家都有派领导人或者高层政要去北京观礼。
值得留意的是,对比十年前,数个重要国家的态度有明显转变。2015年,印尼和马来西亚只是派出特使或者代表出席。但这次有份出席阅兵仪式的印尼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Anwar bin Ibrahim)都是元首级别。在南海争议持续和美国影响的背景下,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出席,显示他们对对华关系的重视程度,在这十年内显著提升,对务实的经济合作需求,甚至可能超越了地缘政治的分歧。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被视为外交高手的新加坡,这次只派出副总理颜金勇出席。这个安排不能够说是低级别,但与中新两国的密切关系相比,似乎感觉上有些距离。这可能正正反映了新加坡一贯的外交策略,在中美之间保持灵活游走,避免明确站队,但同时又考虑到其他相关国家的感受。
除了以上提过的国家领导人之外,其他外宾都很有代表性。好像塞尔维亚般,鉴于它同中国的紧密关系,总统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有份出席阅兵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Masoud Pezeshkian)的出席,亦都引起外界关注。欧美国家依然频频向伊朗施压,先是美国轰炸核设施,最近英法德三国还打算重启联合国对伊朗制裁。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外长趁著上合峰会,已经在天津联署反对欧洲三国恢复对伊朗制裁。这方面事态的发展都很值得留意。
一场阅兵 两个世界?
但是有人出席亦都有人缺席,与2015年对比,这次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西方国家的态度。十年前的阅兵,虽然不算得上“众星云集”,但依然有好多西方国家派出高级别代表或者驻华大使出席。
十年后的今天,之前有派高级政府代表出席的欧美国家几乎绝迹。虽然少量欧美国家代表或者前政要有出席,但与十年前相比,官方层面的冷待是不言而喻。唯一出席阅兵的欧盟国家领导人、斯洛伐克总理菲佐(Robert Fico)就很坦白地指,一个新的多极世界已经逐渐成型,他不明白欧盟其他成员国为何不派领导人去出席阅兵。
这个变化,赤裸裸地反映出过去十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由合作竞争走向了比较紧张的战略对抗。而中朝俄伊首脑罕有聚首北京,还即时被西方媒体热烈地炒作是动荡轴心(Axis of Upheaval)崛起,挑战西方国家。
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阅兵外宾阵容变化所揭示的,可能就是一个正逐渐加速形成的“平行世界”。中俄朝领导人齐聚北京、中亚五国外加白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独联体成员国几乎全员到齐。伊朗总统首次出席中国阅兵仪式。非洲刚果共和国、津巴布韦,和拉美的古巴,今次都是首脑级列席。
而在阅兵之前举行的上合峰会,都展现到这种“非西方平行世界”的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已经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涵盖26个国家的组织。它独特的非西方为首、多极主义特征,是没有其他国际组织可以取代。
当把天津的上合峰会与北京的阅兵仪式放在一起看,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这种“平行世界”。一边,是由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众多全球南方国家组成的圈子,另一边是集体缺席、对中国的崛起抱持高度警惕的西方世界。
但讽刺的是,这种如此重的阵营对峙感,其实不完全是中国、俄罗斯刻意推动。西方国家一向都有举行二战相关纪念活动,好像去年法国就举行了诺曼第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亦都是这样,即使是十年前,欧美国家都有派大使或者代表出席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今年,相信中国亦有按外交惯例向二战“同盟国”发邀请,只不过包括英国、法国、美国,今年不仅领袖人物不来,他们甚至连代表都不派,试图突显中朝俄伊首脑同框,向后者加上新邪恶轴心的标签。他们似乎忘记了二战反法西斯的共同使命,淡化中国、前苏联在东方战场作出的重要贡献,将阅兵塑造为反西方的联盟。
事实上,中国这场阅兵,已经不再单纯是纪念抗战胜利,它更似是一场预演,预示著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中国战机、坦克和导弹展示的是军事硬实力,而主席台上的握手、拥抱和座位安排,展示的就是合纵连横的外交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