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中韩关系的新起点|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韩国正针对三人以上的中国旅行团游客,实施为期约九个月(2025.9.29~2026.6.30)的免签入境措施(最长可停留15日)。过去仅限于济州岛的免签优惠,现已扩展至全国,预计将吸引约一百万名中国游客到访韩国。这无疑是透过民间交流与刺激经济来改善中韩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

去年9月3日,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俄罗斯与朝鲜参与,引发外界对围绕韩半岛对立格局固化的忧虑。然而,中、俄、朝之间并未达成三方协议,令韩国看见了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对话与合作可能性。作为恢复互信的方法之一,韩国采取了免签入境措施。

◆ 中国对韩国的不信任情绪及其背景

中国社会对韩国的不信任情绪,正成为阻碍中韩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并非暂时的民意波动,而是由多重原因交织而成的。

第一,萨德(THAAD)系统部署争议之后,中国普遍将韩国视为依附于美国军事战略的国家。由此引发韩货抵制运动、韩流内容限制(限韩令)等情感反弹,并逐渐固化。

美国自2017年起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中国强烈不满。(资料图片)

第二,历史与文化矛盾。关于高句丽历史、泡菜与韩服等争议,引发民族主义对立,并经由网络扩散,最终转化为中国内部对韩国的反感。

第三,经济竞争意识。中国深知韩国在半导体、显示器、IT等领域仍占有竞争优势,因此倾向将韩国视为“需要防范的对手”,而非单纯的经济伙伴。

然而,同时中国年轻一代对韩国文化的喜好与好感依然存在。因此,对韩不信任情绪与其说是全面敌意,不如说是政治与经济矛盾结合民族情绪后,被夸张化的现象。

2025年9月9日,韩国首尔明洞中国大使馆附近,有极右翼团体发起“反华”示威。李在明政府对这类反华示威及行为多次予以批评。(X/ @lucky_rrrr)

◆ 韩国的“经中安美”战略

韩国提出“经济依靠中国,安全依靠美国”的现实基调,即“经中安美”作为外交政策基本路线。在美中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韩国期望避免陷入二选一的困境,并同时确保经济利益与安全保障。

经济层面上,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从供应链稳定的角度看,与中国合作至关重要。然而在安全层面上,为应对朝鲜核威胁与确保朝鲜半岛和平稳定,韩美同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问题在于,这一基调容易使中国以为韩国是偏向美国的国家,同时也可能让美国怀疑韩国过于亲近中国。因此,“经中安美”只能算是一个原则性的宣示,实际外交则需要精细管理。

中国外长王毅9月1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访华的韩国外长赵显。(微博@CGTN记者团)

◆ 朝核问题与中国梦

朝核核问题是中韩关系上最核心的难题,也是动摇整个东北亚秩序的关键变数。韩国视朝核为国家存亡的问题。中国亦明白,半岛动荡不仅威胁东北三省的安全与经济,更会演变成“东北亚军备竞赛”的回力镖,加大中国的战略负担。

韩国有必要推动“战略性分离”方案,即将无核化与统一问题分开处理。当前应将重点放在确保半岛和平与稳定,而统一问题则作为中长期课题逐步推进。这样既可减轻中国的顾虑,又能拓展合作空间。而在此过程中建立的半岛和平体制,也将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正面环境。

◆ 中韩公共外交

中韩公共外交是改善两国关系的最重要的部分。韩国文化内容,如K剧、K-POP、游戏、网漫,已深深渗透中国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而中国的麻辣烫、麻辣香锅等饮食,以及以武侠、奇幻为主的小说、电影、网漫,也成为韩国年轻一代的消费文化。文化能够跨越政治壁垒,发挥软实力的桥梁作用。

中国政府透过青年文化的互相交流,寻找健康的合作模式,这才符合长远的国家利益。尤其两国间的内容合作扩大,有助于缓和对韩不信任情绪,促进互相理解。近期韩国大型娱乐公司SM与中国腾讯签署MOU,共同打造中国本土偶像团体,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到上海“很久以前”烧烤店吃羊肉串,并在额头上贴退热贴拍照打卡,成为韩国游客间流行的风潮。(中新社)

◆ 结论

中韩关系正处于试验期。中国对韩国的不信任情緖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一种可以克服的挑战。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取得的成就与相互依存依然稳固。

未来所需的是:韩国对“经中安美”的精细管理、透过公共外交推动民心交流、以及在朝核问题上寻求合作等战略性努力。将于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领导人会议”(10月31日至11月1日),会成为中韩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要契机。

不信任是过去,合作才是未来。若中韩两国能再次确立为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能推动两国繁荣,亦将促进整个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与国际秩序的平衡。

作者:世界北韩研究中心研究所长、脱北者 郑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