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问题上,日本要明白挨骂总比挨打要好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不久发布涉台湾言论后,中国方面反应强烈,中国驻大阪总领事、中国驻日本大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纷纷表达强硬立场。这其中引发各方热议的是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对于那条擅闯进来的肮脏头颅,就应该毫不犹豫斩掉。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薛剑的这条帖子附带了一篇来自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文中提及了上述高市早苗有关台湾的言论。日本不少声音将薛剑的言论解读为对高市的杀害预告。
日本众议员松原仁主张薛剑应该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依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将他驱逐出境。日本内阁秘书长木原稔表示,薛剑的发文“意图不详”,但“极其不妥”。日本外交部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已向北京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删除该贴文。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George Glass)在社媒贴出薛剑已删贴文截图,称薛剑“面具又滑落了”。
至此,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事件的焦点已经被转移到了中国外交官的所谓“不妥”言论上。
这是混淆视听,转移视线。
此事的本质是中日就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交锋,高市早苗言论引爆中国舆论,中国外交官言论引爆日本,双方以这样的方式闯入了对方的视野。中国看到了日本干涉台湾问题的野心,日本看到了中国的报复决心。
日本以维也纳外交公约来衡量中国外交官,但是拿什么来衡量高市早苗的言论?就因为高市早苗是首相所以就可以口无遮拦吗?
中国和日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与国的关系。中日是邻国关系,中日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决定了两国之间爆发的争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与国的外交事件。
以高市早苗在历史问题上的主张,中国对其回以什么样尖刻的言辞都不为过。以日本战败国的身份,妄谈台湾问题,中国对其报以什么样的态度,都有情可原。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不考虑实际的外交是虚伪的。维也纳外交公约管得了礼仪,管得了中国人的情感倾向吗?
既想对中国指手画脚,又想中国对其彬彬有礼,这可能吗?已经打败日本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的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骂日本,无需考虑措辞,更无需瞻前顾后有任何心理包袱。以中国的民意和民情看,日本就该被骂。日本身处东亚文化圈,不会不懂这其中的逻辑。
维也纳外交公约不能够解决中日之间的问题,更不能够遮盖高市早苗谈台湾问题的越界。事情的发展不应该演变为对中国外交官言论是否得当的讨论。偏离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方向等于故意扭曲事实。
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的确需要注意国家形象,但不要指望中国外交官畏手畏脚、谨小慎微,这不符合大争时代的中国外交气象。在如今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场,不痛不痒的回应能够被日本看到吗?能被日本认真对待吗?更加敢于斗争是中国外交官最鲜明的变化,他们敢于第一时间捍卫国家利益表达立场发出声音,做法早就不同以往。
日本也不要指望他们一抗议中国就开始精神内耗从自身找原因。日本对中国外交官的态度不适应不舒服,将会是常态。只要日本一直站在美国的立场对抗中国,只要日本不放弃试图干涉台湾问题,就不可能从中国听到很多舒服的话。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中国这样的大国在表达不满的时候施展以口舌而没有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已是克制。日本要明白,挨骂总比挨打要好。被语言威吓总比被武器瞄准要好。日本应该将双方疾言厉色的语言对抗作为解决矛盾的切入点,而不是试图将中国外交官打倒,这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