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酒店喝“矿泉水”致喉咙灼伤 官方:推测是洗涤剂,来源待查
有游客反映,近日在青海大柴旦一酒店入住时,疑似喝到一瓶矿泉水瓶装的不明化学液体,导致喉咙灼伤。当地警方、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并抽取液体样本送检。
9月22日,大柴旦行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检测结果显示,不明液体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明显超标,推测是洗涤剂,但液体来源有待查明。
《封面新闻》报道,来自北京的白女士近日与朋友一行五人到青海旅游,9月10日晚上8时许到达大柴旦镇,入住了当地某酒店。
白女士忆述,客房梳妆台上的饮用水放置区放了几瓶矿泉水,朋友喝了其中一瓶,她洗漱后亦拿了一瓶矿泉水喝,“当时房间灯光有些昏暗,瓶子里的液体看著跟矿泉水没有两样”。
白女士“饮水”后立即察觉有异,感觉液体较黏腻,有点挂牙,紧接著一股灼烧感从喉咙蔓延开来,“我没有完全吞下去,立刻把水吐了,刷牙清洗口腔”。
她和朋友将该装有不明化学液体的胶瓶,和正常矿泉水对比。在灯光照射下,胶瓶内的液体呈淡蓝色,摇晃后有泡沫,“我又闻一下,有刺鼻气味,我怀疑喝到的是强堿或强酸性的清洁剂”。
随后,白女士向酒店前台反映情况,并要求将该不明化学液体送检。工作人员联系酒店负责人,后者带她到镇上的医院做初步检查。次日,白女士的喉咙仍然疼痛,酒店方带她到格尔木市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院门诊病历显示,白女士的咽部黏膜充血,被诊断为消化道化学伤。
白女士已报警处理,柴旦派出所民警以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到场抽取液体样本后送检。9月14日,白女士回到北京,但喉咙仍有明显不适,“因为此事,旅游行程受到了影响,现在液体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她已在北京的医院做详细检查,医生建议定期覆查,观察是否有内脏损伤。
涉事酒店负责人称,公安已介入调查,酒店方已留下液体样本,准备相应证据,“对于化学液体的来源,我们也不清楚,酒店没有这个东西。具体情况问客人吧,可以让她直接走司法程序”。
9月22日,大柴旦行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9月11日接到白女士的反映后,立即委托第三方公司检测该不明化学液体样本,其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为39毫克/升,而正常的水质检测,阴离子洗涤剂含量应小于等于0.3毫克/升,检测结果显示明显超标,推测是洗涤剂。
工作人员表示,液体来源尚不清楚,据初步调查,涉事酒店的布草是送到第三方机构清洗,洗衣房内的洗涤剂是密封,不能倒出,市场监管局已扣验酒店的所有洗涤用品,做同质性检测,进一步调查该液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