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验眼后持续头晕呕吐被要求做神经科检查 家长质疑过度诊疗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有家长反映,其孩子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做散瞳验光后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更被要求转诊神经科做一系列检查,质疑医院“过度诊疗,耽误病情”。
医院回应称,经过调查,院方选择的检查措施基于患儿疾病,不存在医生乱开检查的情况,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治,不存在过度医疗。

《南方都市报》报道,有网民在山东济宁市的问政平台发文称,9月14日,其孩子因视力问题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做散瞳验光后,出现头痛、眩晕和呕吐等症状,医生没有叮嘱及交代注意事项,上述症状持续到9月18日也一直没有好转迹象。

该网民称,9月18日,其孩子再次前往医院就诊,当值医生称并非散瞳验光才导致身体不适,“我们孩子呕吐严重脱水了,大夫还让去儿科神经科看病,做了一系列检查”。

据其展示的检测单据,患儿的抽血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让心急如焚的家长带著孩子做无用的仪器检查耽误孩子病情,孩子一周都没有去上课了”,并质疑接诊医生“过度诊疗”。

眼科检查。示意图。(视觉中国)

9月19日,涉事医院在问政平台回复称,医院已安排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患儿因“发现左眼视力差”于9月14日下午就诊,接诊医师初步诊断为“屈光不正”。

依据《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睫状肌麻痹验光是儿童屈光不正检查的必要环节;选用0.5%覆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原因为麻痹作用较弱、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恢复快。该操作符合规范,不属于过度医疗。

对于家长投诉患儿用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症状,院方称,目前医院在用覆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常见不良反应为眼压升高、视物模糊、畏光等。患儿症状出现在用药后离院且持续4天,不能排除其他疾患可能,并建议其儿科就诊。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示意图。(淘宝)

该医院表示,患儿于9月18日因“头痛、眩晕、呕吐”到儿科门诊就诊,就诊前已在眼科门诊就诊,排除相关眼科疾病,故根据患儿表现及查体情况给予相关检查及治疗。

关于医生开出颅脑磁共振检查,院方回应称,患儿以“头痛、头晕、呕吐”为主诉,进食后即吐,精神差,顶部头痛,有时累及眼部,外院给予治疗仍头痛、头晕、呕吐、精神不好。病程中无腹痛、腹泻。首先考虑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需要完善颅脑磁共振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此外,该医院还回应了“血生化、心肌酶谱、血常规、血酮体检查”称,4天来患儿呕吐频繁、进食少、精神差、尿量少,需要排除有无隐匿感染、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及代谢相关问题,故给予行血生化、心肌酶谱、血常规、血酮体等检查进行评估。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济医附院健康之家工作站)

至于小儿阑尾腹膜后彩超检查,院方解释称,患儿进行上述检查后未见明显异常,病情不见好转,虽无腹痛表现,仍需要排除有无肠道及腹部相关疾病可能,故行小儿阑尾腹膜后彩超检查明确有无腹部包块、肠道扩张等相关疾病。

涉事医院表示,初步检查该患儿血酮体轻度升高,考虑系与进食少相关,医院给予补液、止吐等对症治疗,因病程长,仍需要密切观察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经过调查,选择的检查措施基于患儿疾病,不存在医生乱开检查的情况,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治,不存在过度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