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巴风暴|天文台:曾现“对流热塔”现象 3站录得10至11级风力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热带气旋塔巴今早登陆广东西部,天文台今午(8日)1时10分取消8号风球。天文台发布新一篇《天气随笔》回顾塔巴袭港的过程,提到塔巴吹袭香港期间,多区吹烈风,而长洲、昂坪及横澜岛的风力更达暴风(10至11级)程度。文章指塔巴于南海北部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更曾于移近广东沿岸时出现“对流热塔”现象,即热带气旋眼墙附近有剧烈上升的对流运动,云顶高度可直达对流层顶部,并伴随闪电。

天文台又指,虽然塔巴会继续远离本港,但其外围雨带会在今晚及明日(9日)为本港间中带来狂风骤雨及雷暴,初时部分地区雨势较大。

热带气旋塔巴9月8日早上逼近本港,8号风球下“打风黑点”杏花邨不时刮起大风,惊涛拍岸。(梁鹏威摄)
热带气旋塔巴9月8日早上逼近本港,8号风球下“打风黑点”杏花邨不时刮起大风,有人专程到岸边拍照拍片。(梁鹏威摄)
热带风暴塔巴9月8日19时集结在香港之西北偏西约320公里,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75公里。(天文台图片)
香港时间9月7日晚上10时的卫星图片(左)及9月8日凌晨1时的雷达影像(右)。当时塔巴中心附近曾出现剧烈上升的对流运动,并伴随闪电。(天文台图片)

天文台科学主任(黎宏骏 谢威宝 张佳骏)傍晚发布新一篇题为“‘八号’的塔巴”的《天气随笔》,回顾塔巴袭港的过程。

天文台在9月5日晚上发出一号风球,在9月7日凌晨发出3号风球,随后塔巴转往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逐渐靠近广东沿岸,于9月7日晚上发出8号风球。

出现“对流热塔”现象表示热带气旋可能增强

天文台指出,在较高的海面温度及其他合适的大气条件下,塔巴于南海北部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更曾于移近广东沿岸时出现“对流热塔”现象,即热带气旋眼墙附近有剧烈上升的对流运动,云顶高度可直达对流层顶部,并伴随闪电,此现象通常表示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增强的情况。

受塔巴影响,本港录得暴风(每小时88至117公里,10及11级)、烈风(每小时63至87公里8及9级)及强风(每小时41至62公里,6及7级)的风力分布。(天文台图片)

长洲、昂坪及横澜岛风力更达暴风程度

文章又指,塔巴今早(8日)在香港西南面约170公里掠过,在塔巴吹袭香港期间,本港多处地区吹烈风,而长洲、昂坪及横澜岛的风力更达暴风程度(每小时88至117公里,10及11级)。

9月8日早上4时30分雷达图像显示塔巴的中心结构及其环流,而其雨带为珠江口带来狂风大骤雨。(天文台图片)
9月8日午夜至下午2时的雨量分布图。(天文台图片)

同时,塔巴的雨带为本港带来狂风大骤雨,由午夜至下午2时,大部分地区录得超过70毫米雨量,当中九龙及新界多处地区更录得超过100毫米。

9月8日下午1时雷达图像显示塔巴登陆后,结构变得较为松散,但其雨带仍间中影响珠江口一带。(天文台图片)

另外,由于天文大潮,今早(8日)涨潮时本港的水位较平常涨潮为高,再加上塔巴带来的风暴潮,大澳及尖鼻咀的最高水位分别曾上涨至海图基准面以上约3.0米及3.4米,较正常高0.6米左右。

塔巴今早在广东台山登陆,进入广东内陆并逐渐远离香港,本港风力亦逐渐减弱,天文台在下午改发三号强风信号,但其雨带仍间中影响珠江口一带。

政府飞行服务队在9月6日(左)及9月7日(右)飞到塔巴中心附近时拍摄的对流云带。(天文台图片)
下投式探空仪在9月7日中午时分于塔巴中心附近录得超过每小时85公里的近地面风速,而图中显示烈风区域主要集中在风暴中心以东。(天文台图片)

另外,在塔巴横过南海北部期间,天文台再度与政府飞行服务队携手合作,于塔巴上空投放下投式探空仪,收集大气中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资料,在塔巴中心附近录得超过每小时85公里的近地面风速,并显示烈风区域主要集中在风暴中心以东,这些数据有助分析热带气旋的强度及三维结构。

天文台提醒,虽然塔巴会继续远离本港,但其外围雨带会在今晚及明日为本港间中带来狂风骤雨及雷暴,初时部分地区雨势较大,市民出门时可以带备雨伞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