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一年两挂9号风球 近10载仅2023年曾出现

撰文: 萧通
出版:更新:

【台风/打风/天文台/HKO/风球/移动路径/桦加沙/Ragasa/8号风球/10号风球】超强台风“桦加沙”(Ragasa)被形容为“怪物级”,天文台继周二(9月23日)发出8号风球后,今日(24日)凌晨1时40分将改发9号风球(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成为近10年来,第二次同年两挂9号风球。

假若“桦加沙”令天文台升级至10号风球,今年连同“韦帕”在内,将成为历来第二次同年两发“ 10号波”。

超强台风桦加沙09月24日0时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190公里,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195公里。(天文台图片)

▼9月23日 台风桦加沙逼近本港▼

+9

翻查天文台历史数据,自2015年以来,近10年本港曾6次发出9号风球,而一年内两度发出9号风球的仅在2023年,当年超强台风“苏拉”及强台风“小犬”分别于9月10月来袭,其中苏拉更升级至10号风球。

+16

7月“韦帕”升级10号风球 持续6小时50分钟

本港今年曾在7月20日挂过一次九号风球,台风“韦帕”在九号风球发出2小时后,升级改为10号风球,持续时间6小时50分钟。“桦加沙”在周三凌晨升级9号风球后,将是继2023年后,本港近10年内,第二次一年内两度发出9号风球。

▼7月20日 台风韦帕10号风球下杏花邨惊涛拍岸 ▼

+16

近10年4次挂10号风球 天鸽及山竹破坏惊人

因预期“桦加沙”威力惊人,将是继2017年“天鸽”、2018年“山竹”以来破坏力最强,如果进一步“升呢”至十号风球,则将是近10年来首次一年内两度高挂十号风球。根据天文台纪录,本港近10年曾4次高挂十号风球,分别为2017年8月的超强台风天鸽、2018年9月的超强台风山竹、2023年的9月“苏拉”,以及今年7月的“韦帕”。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掠港带来严重破坏▼

+5

1964年3度挂9号风球最多 同年两挂10号历来唯一

翻查天文台1946年以来纪录,一年内发出9号风球最多次在1964年,分别于8月、9月及10月迎来“艾黛”、“露比”及“黛蒂”。至于一年两发9号风球,除了2023年,还有1954年及1999年,其中1954年分别于8月及11月遭“艾黛”及“柏美娜”吹袭。1999年则于6月及9月迎来“玛姬”及“约克”。

1946年以来,天文台共发出过18次10号风球,仅1964年曾一年内两次发出,分别为9月的“露比”及10月的“黛蒂”。假若“桦加沙”升级至10号风球,今年连同“韦帕”将成为一甲子(60年)以来,第二次同年两挂10号风球。

天文台1946年起发出的10号风球热带气旋名单。(香港01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