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车队|发牌一个月陷困境 议员倡整合平台、革新租务觅出路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5支的士车队昨日全部获发牌照一个月,至今共有约900辆车队的士投入服务,惟政府去年目标是车队共提供3,500辆的士,现时只达成原定规模的26%。车辆及招募司机不足,自然影响服务体验,包括乘客召车后等待需时等问题不断发生。然而,5支车队的叫车APP更是分开,更令人感到不便。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委员、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直言,主要因素是车队招募不到司机,加上现时平台较分散,导致“call车嘅市民比较少,call车又未必有车”的情况出现。他认为可与国际召车平台合作,吸引更多客源;车队租务模式亦要有所突破,吸引更多司机入行。
呼吁车队聚合各方召车平台 考虑与国际召车平台合作
陈恒镔表示,目前车队的车辆及司机数目与最初预算有距离,与找不到司机,以及车队本身有众多限制有关联,加上平台召车App比较分散,引致“call车嘅市民比较少,call车又未必有车”的情况出现。他直言,目前车队客量不足,仍有不少的士司机质疑加入车队是否可赚更多钱,维持观望态度。
对此,陈恒镔呼吁车队间要合作及团结,首要任务是聚合各方召车平台。虽则八达通公司推出“Call车易”,目标将5支车队整合于八达通App内,惟陈认为不能止步于此。他指出游客来港始终对本地App不熟悉,若然可与高德、Grab等国际召车平台,或可争取到来港旅游的国际客。
车队按日租车难召人 建议推数小时短期租务吸引兼职
此外,另一痛点是车队招募不到司机。陈恒镔认为车队的租务模式要有突破。他指出,现时的士租务安排按每日计算,相比之下,Uber司机多数兼职数小时,车队可以参考相关短期出租模式,让更多有意兼职的人士加入车队服务。他预期,在网约车规管推出后,会有更多人有意入行,惟距离条例正式通过及生效仍需时,如果车队不尽早作改善及调整,或“未必等到咁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