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母子收楼悲剧 李家超:要求房署考虑个案特质 更人性化处理
撰文: 潘耀升
出版:更新:
行政会议休会两个月后,今日(16日)复会。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会议前会见传媒,被问到公屋母子收楼悲剧,如何令机制真正做到情理兼备,他说要求房署处理个案时,考虑其特质,以人性化处理,并引入医护代表加入相关上诉委员会,特别处理涉及精神病租户的个案,形容执行机制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有优化空间”。
公屋母子收楼悲剧 家属指控房署无人情味
天水围天恩邨一对患精神病母子被收回单位后轻生,房屋局在今次悲剧力陈已采取“情理兼备”措施,包括通融短期续住、找社工、申请中转屋。但家属透露无申报的两幅估值70万元土地,乃离异父亲疑以金钱利诱儿子签文件,又质疑房署处理个案无人情味。
今次事件反映识别、评估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问题或年老等弱势租户的机制上,可能有盲点,李家超被问到天恩邨精神病患母子被没收公屋后先后自杀,对弱势人士行使酌情权,譬如无限期暂缓收楼是否可行,以及政府会否考虑改善机制,达到情理兼备?
李家超要求房署考虑个案特质 更加人性化处理
李家超表示对事件感到很难过,也思考过两个问题,包括对于违规公屋住户,政府在政策和执行上是否应该收回单位;执行上有否更加优化的空间。他回顾过去打滥成绩,指收回9,000多个单位,如单位居住3至4人,可以令差不多30,000人可以上楼,如果不打击滥用公屋,这30,000人可能都要继续等候,故要照顾等上楼多年的人士。
对特别个案要更加人性化、情理兼备。
但执行方面,李家超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有优化空间”,引述有意见指可以在房署的上诉委员会组成上,增加医护界代表,“特别考虑精神健康有问题嘅个案呢,特别可以充分由医护角度畀意见”。
另外,他表示也思考制度上“点样做到情理兼备”,认为对特别个案要更加人性化、情理兼备,处理时考虑个别个案的特质,“呢个房屋署应该要考虑,我亦都要求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