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置计划|房屋局明年研究 洪雯忧公屋沦“置业捷径”致向下流动

撰文: 王晋璇
出版:更新:

租置计划最终没有纳入《施政报告》,引起政界关注。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今日(6日)召开会议,民建联陈学锋认为“先租后买”才能促进公屋居民向上流动,目前有85万个公屋单位,但近年居屋供应量普遍低于1万个,关注流转率低。

选委界洪雯则认为香港现时不具备重推租置计划条件,担忧会导致公屋沦为“置业捷径”,恐引发“向下流动”的社会现象。房屋局重申明年开展全面研究,透过问卷收集持份者意见,丰富置业阶梯的同时,需审慎评估售价、管理制度等技术性问题。

何永贤指,重推租置计划需要考虑价钱及技术性管理,以及挑选合资格出售的公营房屋。(直播截图)

房屋局明年研究租置计划

“租者置其屋计划”(租置计划)是房屋委员会推出的公屋置业计划,让公屋租户能以折扣价购买现时居住的单位,转租为买。 该计划于1998年推出,至2005年暂停。今年《施政报告》发布前夕,有传闻指政府会重推租置计划,但最后却并未出现。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今天开会,多名议员聚焦讨论重启公屋租置计划的可能性。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推行该计划需审慎评估考虑价钱及技术管理,及挑选合资格出售的公营房屋。房屋局副秘书长章景星透露,明年将全面深入研究,届时根据研究成果决定后续推进方案。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学锋指,社会对垃圾征费运作不熟悉,关注可否延长垃圾征费适应期。谢展寰回应指6个月的适应期亦不是很短的时间,如有需要可以考虑延长适应期。(卢翊铭摄)

陈学锋:居屋供应量低 有排都流转唔到

其中,民建联陈学锋肯定施政报告的房屋政策方向,指本港正从改善居住条件迈向“丰富置业阶梯”新阶段。他强调“租者置其屋”计划具现实意义,近年居屋供应量普遍低于1万个,“透过居屋去流转嘅话,有排都流转唔到”。他认为“先租后卖”才能促进向上流动,要求当局提供明确的重推时间表。

房屋局副秘书长章景星表示,明年将启动“租者置其屋”计划的全面研究准备工作。当局除内部研究外,亦计划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透过问卷等方式收集公屋租户、现行租置计划单位业主、绿置居及居屋购买者,以及公屋轮候人士等持份者意见,为政策制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质疑香港现在不具备重推租置计划的条件。(卢翊铭摄)

洪雯:忧租置令公屋沦“置业捷径” 吸引更多人轮公屋

选委界洪雯持相反意见,质疑香港现在不具备重推租置计划的条件,若实施租置计划,公屋可能沦为“置业捷径”,反而吸引更多人轮候公屋,形成“向下流动”现象。她强调,公屋居民已享有优先购买绿置居及居屋的权利,若再增加租置选项,将加剧资源分配不公。

无论赔偿金高或低,均可能造成双重福利。
洪雯

洪雯批评政府一方面兴建公屋,以缩短轮候时间,另一方面研究将公屋转为私产,减少可流转单位,存在逻辑矛盾。她指出,新加坡市民自置率超过90%,北京、上海的户籍人口80%至90%,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是60%至70%,“香港自置居所的比例太低”。她建议政府应订立明确的自置居所比例目标,应对本港自置率从2004年54%跌至2024年50%的趋势。

她建议政府考虑制定自置率目标,例如十年达到55%。她强调“如果未来无房的老人都来轮候公屋,他们同时会依赖社会福利,会令下一代是承受不起”。

何永贤回应指,随著公屋供应增加,轮候时间逐步回落,政府已逐步调整公营房屋出售比例,由过往7:3改为6:4。(直播截图)

何永贤:公营房屋比例逐步由7:3改为6:4

何永贤回应指,随著公屋供应增加,轮候时间逐步回落,政府已逐步调整公营房屋出售比例,由过往7:3改为6:4,未来将继续丰富置业阶梯,保持灵活性,回应市民对自置居所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