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三读通过网约车条例 首批持牌平台料明年第四季开始营运
立法会今日(10月15日)三读通过《2025年道路交通(修订)(网约车服务)条例草案》。条例草案的目的是引入网约车服务的规管框架,规定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平台、车辆及司机均须领取牌照或许可证。条例草案通过后,首批持牌平台预计将于2026年第四季开始营运。
网约车发牌数量未有定论,但政府已表明会有上限,预计明年上半年以附属法例处理。有议员忧网约车过多会引发交通拥挤,希望当局在厘定网约车数量审慎考虑香港人口、发展密度和道路承载力。有议员建议政府建立科学的动态配额模型,综合考虑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和的士数量,并定期检讨。
无牌提供服务最高罚款100万元、监禁一年
条例草案规定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平台、车辆及司机均须领取牌照或许可证,任何人若无牌提供网约车平台服务,属违法行为,最高可被判处罚款100万元及监禁12个月。政府初步估计会有数个网约车平台公司能够符合申请资格和入场门槛。
另外,政府建议容许平台可自订车费,但须于行程开始前让乘客知悉收费安排。条例订明,政府有权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规管收费安排。
陈绍雄倡平台和司机摊分保险费用
选委界陈绍雄表示,就规管网约车社会有不同意见,包括网约车数量、车龄限制、车资及保险问题都引起广泛讨论,他认同要先建立主体法例再处理细节。在网约车数量这一立法争议上,陈绍雄指香港接近九成出行人士使用公共交通服务,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约占其中6%。他指,网约车太多会引起交通挤塞,希望政府要在厘定网约车数量时,要审慎考虑香港人口、发展密度和道路承载力。
对于条例草案订明,提供服务的网约车要购买第三者责任保险,他表示支持,惟担忧保费过高,阻碍司机入场。他建议政府考虑让网约车平台承载保险,平台和司机以“每程摊分”的概念,降低保险费用。
田北辰倡每辆车登记5个司机
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表示,非常反对“一车一司机”的规定,业界反映该规定太严厉,不能灵活使用网约车的资源,因不能令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在不同时段接单,不过业界也反映不希望“一车无限司机”。田北辰希望,政府可以考虑每架车可以登记5个合资格司机。
他又建议,如果发出车辆许可证的数量有限,可以允许在车辆许可证的一年续牌期时,改变登记司机,“确保可以用尽架车”。
Uber:网约车融入香港交通运输系统中里程碑
网约车平台Uber表示,乐见香港踏出正式规管网约车的一步,这个重要的里程碑将网约车融入香港交通运输系统中,亦让Uber的乘客和司机能够在清晰的规范下,继续使用Uber出行。Uber表示,将致力与相关持份者密切合作,共同落实细节,尤其就车辆配额安排进行建设性讨论,以确保网将车平台能够继续为香港市民服务。
江玉欢冀政府出方案 避免的士牌照价值大幅波动
江玉欢支持条例草案,惟冀政府清晰思考网约车的定位,是的士的补充、还是高端服务的提供者,因为定位关系到公平竞争。对于条例草案建议司机牌照数目不设上限、惟可营运的车辆数目有上限,江玉欢认为,香港路面空间有限,建议当局建立科学的动态配额模型,综合考虑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和的士数量,并定期检讨。“保障道路承载力的同时,要为传统的士行业,同埋优质的的士车队留下呼吸空间。”
她又提醒,现行的的士牌照和本港银行体系深度捆绑,若政策设计不当,会引发牌照价值大幅波动,如纽约一般出发司机破产潮和银行坏账危急,甚至引发小型金融震荡。她建议政府日后要有风险缓冲方案。
张欣宇倡网约车牌费依据服务时间拟定
新界北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表示,规管网约车总量极具挑战性,需要提前明确的是,确定网约车总量目的是不令网约车供应出现极端的变化,即不应过分减少,令市民“call唔到车”,也不会一下子涌入大量网约车,影响的士业界的生计。
张欣宇建议政府研究引入一个网约车牌费调控机制,即根据网约车司机提供服务的时间,去厘定牌费水平。“譬如佢上线时间越长,越像全职司机,牌费相应增加。如果兼职,牌费相对较低。”他希望用该机制佢维持网约车总数合理的状况,甚至能令全职网约车司机考虑转入经营成本更低的的士行业,令行业补充新血,“达到双赢”。
陈美宝:今年11月合并网约车及的士笔试
就着个别议员指“人车绑定”的规定过于严厉,希望政府放宽规定,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作总结发言时强调,人车绑定是为吸引有意提供优质网约车服务的人士,避免衍生网约车租赁市场,杜绝黑工司机。
她又指,为了壮大司机供应,将来会合并网约车和的士的笔试,已经持有的士执照的人士,无须再次考试就能申请网约车驾驶许可证,预计今年11月实施新笔试安排。
至于限制网约车数目,陈美宝表示,若不限制发牌会导致交通挤塞、影响公共交通生态和高效营运、导致市场恶性竞争等,故需要订定数目,作决定时会考虑市民体验、平台营运和道路承载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