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政府预留20亿元推动数字教育 校长倡学校全方位引入AI

撰文: 萧辉浩
出版:更新:

政府早前发表《施政报告》,宣布优质教育基金将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并于明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科教育课程、订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将AI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AI培训、引入企业资源等。

救世军田家炳学校校长李安迪认为,除了推动各科引入AI教学、教授学生AI相关知识外,更重要是推动学校进行“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无论学校管理层抑或前线教师,都需要打破过往思维,借助AI革新行政和备课、教学流程,做到照顾学生需要。

学校全方位引入AI由校长做起

他指出,现时学界讨论多集中于购买硬件和市面上各类型AI工具,但若学校要充份发挥AI的潜力,则必须彻底改变整所学校的运作和思维均以AI导向,而第一步应由校长做起。他举例,每位校长应配备个人化的AI助理,协助处理日程安排、筛选电邮及文件等。另外,学校可因应不同任务设立各种专门的AI工具,例如专门草拟推荐信、计划书、警告信等,而这些工具可按校本需要设计和调整,提升准确度。

他认为,当校长等领导层能借助AI从繁琐的行政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投放更多时间和精力于规划发展、关心师生等真正的教育工作上。

救世军田家炳学校校长李安迪认为,除了推动各科引入AI教学、教授学生AI相关知识外,更重要是推动学校进行“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无论学校管理层抑或前线教师,都需要打破过往思维,借助AI革新行政和备课、教学流程,做到照顾学生需要。(资料图片)

应鼓励教师善用AI辅助教学 打破以往科技局限

对于前线教师而言,李安迪认为现时市面上的AI工具确能减省教师负担,但进一步在教学上应用AI的方法,应是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借助AI协助日常教学,例如按学生需要度身订造教案、设计课堂活动、作业,甚至学习软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学习差异。

他举例,小学数学科老师可以因应学生某一个弱点,使用AI针对性设计工作纸,甚至利用学生学习数据,让AI分析和设计作业和教材。不过他指出,AI并非“一键生成”的魔法,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专业判断,AI生成教学材料后,教师亦要把关和修改,确保内容符合学生需要。

目前关键在于教师需要学习如何使用AI工具,以及构思如何引入AI于课堂中辅助教学,涉及改变教师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思考模式。李安迪以自己学校为例,他自己将率先引入AI协助工作,然后逐步推广至管理团队和前线教师,相信教师明白AI可以协助教师做好教学、腾出时间和空间关顾学生后,会乐意学习和使用AI。

李安迪认为,教师也需掌握AI才能推动AI教学。(资料图片)

教师掌握AI才能推动学生AI教育

他补充,面对未来AI的发展,学生需要认识如何善用AI、学习运算思维、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因此老师也需要掌握AI应用技巧,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

至于学生层面,李安迪认为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AI素养即AI的基础知识,例如让小学生理解AI为何会产生偏见或犯错。另一方面则是学习如何使用AI,他特别指出,未来学生的基础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和运算思维,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能够清晰表达指令、将复杂任务拆解成步骤的能力,才能有效驱动AI。

未来学生需要学习AI,当中包括AI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AI。

他预告,现时香港赛马会正参考“运算思维教育”(Coolthink)计划,发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教材供本港中小学试用,相信日后有助本港学校在校内推动AI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