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急降|消委会冷暖风机/无叶风扇评比11款 3款暖风表现达4星

撰文: 陈锦洪
出版:更新:

消委会冷暖风机/无叶风扇评比11款|天文台预测今个星期三及星期四(19至20号)市区最低气温在14度左右,这个天气尚未是时候用电暖炉,不少市民都会添置更轻巧迷你的冷暖风无叶风扇,不占地方又能令家居增添温暖,成不少市民的选择。但市面型号众多,效能却参差不齐,到底暖风效果与耗电量是否值得入手?消委会曾测试 11 款冷暖无叶风扇,结果揭示暖风速度、热力分布及耗电量差异非常明显,足以影响实际用后感。

这次测试涵盖售价由 $699 至 $6,988 的多个品牌,暖风输入功率介乎 1,300W 至 2,200W,而凉风功率则为 23W 至 40W。报告指出,凉风与暖风两大功能在不同型号之间的表现落差显著,其中暖风速度最快与最慢者竟相差近五倍。

暖风加热速度差距明显 最慢需时逾 6 分钟

消委会按照最新 IEC 60675 标准测试暖风效能,并量度样本从室温升至最高温度 90% 所需的时间。结果显示,11 款型号的加热速度有如天壤之别:最快约一分多钟便能提升至主要热力输出,而最慢者则需近 7 分钟。

加热速度表现最突出的是 Philips 及 Power Living 型号,只需不足两分钟便可达至理想暖度,非常适合作为冬日快速取暖使用。相反,LG 及 momax 的样本需时超过六分钟,对于需要即时暖风的家庭来说或未必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暖风机相比,无叶风扇的加热效率仍稍有不及。消委会于 2016 年测试 15 款传统暖风机时,其中有十款能在一分钟内达到目标温度,整体加热速度较今次的无叶风扇为快。换言之,无叶风扇虽然外型新颖、安全度高,但暖风性能未必能完全取代传统暖风机。

+3

热力分布不一 两款型号暖风不够均匀

暖风是否舒服,不只看温度高低,更取决于热力能否平均分布。为此,测试人员使用黑色木板装上 15 个温度感应器,分别距离样本 0.5 米及 1 米,量度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

测试结果指出,多数样本在 1 米距离下表现较平均,可能因热风有足够距离扩散;而 0.5 米时则出现较明显的温度差。例如 Kusa 及 Yohome 的热力分布相对理想,温差不超过 9K,代表坐在附近时感觉较为平均及自然。

相反,momax 及 Primada 的样本在 0.5 米距离时温差可高达 20K 至 24K,显示热风集中于一小片区域,部分位置热得太多,而另一边却几乎感受不到暖风,整体舒适度自然下降。

+1

暖风耗电量高 每晚使用电费可达 $519

虽然不少人购买冷暖无叶风扇是因其外型与安全性,但暖风功能的实际耗电量亦不可忽视。消委会按本港电压 220V 操作测试后发现,11 款样本开暖风功能一晚(5 小时计)耗电量介乎 6.3 至 10.8 度电,以每度电 $1.6 计算,每晚电费为 $10 至 $17,若每日开一个月,电费最高可达 $519。

选购及安全使用贴士

由于冷暖无叶风扇多数具备高功率暖风功能,使用上需特别留意安全性。消委会提醒市民,不应与其他大功率电器共用拖板,以免因过载而造成短路或火警。另外,风扇应摆放于平稳位置,并预留足够空间让其摆动及出风,不可放置于浴室内以免接触水气。

若使用时发现噪音异常、过度震动或有焦味,应立即关机并安排检查;亦不应让小朋友靠近出风口,以免被高温灼伤。所有无叶风扇亦应定期清洁格栅与感应位置,避免积尘影响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