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爆出安全漏洞!35亿用家资料有机会外泄 专家建议要咁做

撰文: 陈锦洪
出版:更新:

全球超过 20 亿人每日依赖 WhatsApp 作为主要的即时通讯工具,但近日一项引起国际热议的研究揭露,一项原本用作比对联络人的内建机制,竟存在设计缺陷,让研究团队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测试电话号码,并比对出至少 35 亿个使用中帐号。事件曝光后,外界对 WhatsApp 的安全性再度产生质疑,不少专家提醒,用户不应只依赖端对端加密,自身的公开资料与使用习惯同样需要提高警觉。

这项研究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及 SBA Research 合作完成。研究人员指出,WhatsApp 会透过电话号码比对机制,确认特定号码是否为平台活跃用家。这本来是简单的登入功能,但因为缺乏严格的查询限制,反而成为系统最大的弱点。

研究团队开发出一套演算法,可用每秒约 7,000 次的速度输入不同电话号码,短短一小时便能测试超过一亿组数字。最终,他们成功确认至少 35 亿个 WhatsApp 活跃帐号,远高于官方宣称的“超过 20 亿”。

虽然 WhatsApp 的讯息内容仍受端对端加密保护,但帐号存在与否、绑定装置等“元资料”(Metadata)却在此过程中完全曝光,而这类资料足以让不法分子描绘出一个人的活动习惯与生活模式。

资料泄漏比想像更危险

研究报告指出,透过比对机制所得的资讯,攻击者能分析出电话号码的使用地区范围、用户使用的手机型号、帐号建立时间、最后上线时间,甚至可推测装置绑定的数量。对网络安全专家而言,这类资料虽然不像聊天内容般直接敏感,但一旦落入诈骗集团手中,后果同样严重。

由于 WhatsApp 会显示公开的个人头像、状态讯息和简介内容,研究更显示,有 57% 的帐号采用可辨识的真人头像,三成用户在简介中透露职业、兴趣、宗教、性倾向、社交连结等资讯。在人工智能和影像辨识技术普及之下,不法分子只需交叉比对公开照片,就能从陌生电话快速查出背后身份。

WhatsApp:已修复漏洞

对于研究结果,WhatsApp 工程副总裁 Nitin Gupta 表示,公司已与研究团队合作修补漏洞,并加强相关防止资料刮取(scraping)的技术。他强调,研究期间没有证据显示此漏洞被不法人士滥用,而研究团队亦已删除测试取得的资料。

然而,网络安全学者认为,平台修补漏洞并不代表用户完全安全。维也纳大学研究员 Aljosha Judmayer 指出,“你传了甚么讯息可以被加密保护,但你何时上线、和谁最常联络、身在甚么位置,往往更能描绘你的生活。”换言之,用户不能只依赖 WhatsApp 或 Meta 的官方说法,而应主动管理自己的公开资料。

如何自保?资安专家建议立即检查 WhatsApp 这些项目

虽然漏洞已宣称修补,但专家一致强调,用家仍应提高警觉,避免因公开资料过多而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首先,建议使用者打开 WhatsApp“设定”→“隐私”,关闭以下资讯的公开度:

大头照(改为只供联络人可见)
个人介绍(减少透露职业、政治或私密兴趣)
最后上线时间与在线状态
允许被加入群组方式(改为“只限联络人”)

其次,用户应定期检查自己的 WhatsApp 是否在不熟悉的装置登入,尤其是曾在公共电脑或第三方电脑扫描 QR Code 的情况。最后,避免在 WhatsApp 展示工作证、活动门票、地址等个人相片,因为这些影像可被解析,并成为网络诈骗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