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建造业议会:催工文化最危害安全 去年猝死个案工友占3成
建造业安全周2025开幕典礼暨研讨会今日(25日)举行,建造业议会问卷调查发现工程赶急催工文化对建造安全影响最大,其次为前线人员及管理人员心态。去年有18名建造业从业员猝死,占全港猝死个案近3成。议会建议建筑设计安全要成为习惯,并鼓励业界全面落实建造安全早会。
发展局和建造业议会合办建造业安全周2025,向建造业持份者推广及加强宣扬“零意外”的⽬标,并于今日举行开幕典礼暨研讨会。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出席致辞表示,今年主题“智爱.尽责”结合科技力量、关爱及工地安全人人有责,体现儒家经典“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
建造业猝死个案占3成 赶急催工文化成最大安全危机
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表示,现时工地安全的情况不理想,每个月几乎都有一宗死亡事故。另外,根据去年猝死个案分析,建造业有18宗,占全港个案67宗的近3成。
去年建造业安全意识问卷调查访问2,200名工友及前线管理人员,发现影响安全最大问题是工程赶急催工文化,第二是前线人员及管理人员心态,第三是忽略安全施工方案,第四是忽略实际施工方法,其次是高层参与安全管理方式及态度、恶劣天气工地环境。
安全意识情景题 约一成工人选择明显错误答案
问卷亦设有情境题,了解工人赶工期间的心态、发现空洞及有工具掉入空洞时的处理方式,结果有7.5%到13.8%的工友选择了明显错误的答案,显示安全意识仍需加强。
在建造安全文化的自身义务方面,约14% 工友认为没有义务执行“动态风险评估”,约6% 前线管理人员认为没有义务带领工友执行该评估,约4%前线管理人员认为没有义务监督工友安全地施工。
何安诚:落实建造安全早会 宣扬安全意识
调查亦显示,超过9成受访者同意引入建筑设计安全、建立鼓励及表扬制度,及提供安全培训可提升本地建造业安全文化,工务或公私营工程之间的分别并不明显。
何安诚建议,让建筑设计安全成为习惯,从源头消除或降低风险,其中以物理性地移除危害成效最高,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只是最后防线。他亦鼓励业界全面落实建造安全早会,例如进行伸展运动、分析业界意外成因、提出安全建议及重申向危险说不。
宁汉豪:鼓励全面应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4S”
宁汉豪表示政府去年大力推动建造业界,包括工务工程及私人发展项目,鼓励他们全面应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4S”,让系统成为工地标志,加强安全管理。
建造业创科基金去年9至11月,将合资格申请安装系统资助的工地,扩展至机械租赁公司,至今成功推动超过八成半参与公私营工程的流动机械及塔式起重机拥有人申请基金,以安装警报系统。她续指,至今有超过600个工地地盘获得“4S”标志,当中包括全港有约7成公私营新建工程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