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专访|2.5万非本地生申请创新高 受惠地缘政治谷海外生占比
港府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自上学年起调高非本生取录限额至相当于本地生40%。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港大新学年接获逾2.5万宗非本地生申请,同比升约25%,创历史新高;海外生升幅更达50%。
张翔未有透露今年9月非本地生取录数字,但称港大已使用近“40%限额”,当中内地生与海外生比例为6比4。他计划未来推高海外生占比至五成,未设定时间表,但相信受惠地缘政治因素,配合港大良好学术环境,加强对外宣传,自然吸引全球学生来报读。
追求内地生及海外生“五五比” 未订时间表
2024/25学年起,8间资助大学取录非本地生的上限,由以往相当于本地生20%,倍增至40%。张翔表示,港大新学年非本地取录人数已达40%,接获逾2.5万宗非本地生申请,较去年升约25%,创历史新高;当中,海外生的申请同比升约50%。
港大上学年取录约1,220名非本地生,他未有透露最新数字。他指疫后入读港大的海外生更多元,来自约150个国家,包括传统的欧洲、北美、东南亚国家,更有以往较少见的东非国家、拉脱维亚等。
张翔指,目前港大非本地当中,内地生与海外生比例为6比4,未来将追求5比5,即进一步推高海外生的占比。他解释,港大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跃升至全球第11位,所以吸引不少内地生报读,但港大也注重吸引全球不同学生来入读,相信学生来源更多元化,对本地与内地生均有利。
港大“把内功练好” 吸引全球学生来报读
多间大学的非本地生多年以内地生占最多,以港大首年学士非本地生为例,根据立法会资料,在2024/25学年,内地生占约65%;23/24及22/23学年,则占约七成。被问到推动“五五比”会否有难度、港大会如何推动,张翔承认会有挑战,亦未提到设定时间表,但要达到目标未必太难。
他相信港大能受惠地缘政治因素,国际生如赴亚洲读书,到香港甚至港大读书是首选,因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亦对世界各地的学生“很有信任”,只要港大做好学术环境,加强对外宣传等,“把内功练好,外形自然好看”,吸引全球学生来报读。
“40%限额”有空间放宽 须备硬件配套守住标准
至于本港非本地生“40%限额”是否尚有放宽空间,张翔认为仍有空间,但也要守住收生标准,硬件配套如学生宿舍要俱备。他指,港大有四幢位于黄竹坑的学生宿舍已竣工,另有两幢位于西高山校园将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
美国政府今年中一度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又计划加强审查留学生,令不少国际生忧签证被拒,转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就读。港大在内的多间院校纷纷推出措施招收转学生,张翔表示,接获过百位国际生转学查询,不乏来自美国顶尖院校的学生,强调港大在收生过程上严谨。
新学年收生方面,张翔提到入学成绩持续上升,港大取录近一半中学文凭试最佳成绩属首1%的学生,包括有5位六科达5**的状元,及逾60位考获4科5**或以上的学生。另外,经非联招取录35位本地IB满分状元,当中有25人加入医学院。
今年大学联招人数增约一成,八大入学竞争加剧引起关注,谈及部份内地“双非”或人才子女以自修生方式报考及入读,他指,未有相关的自修生取录数字,但相信入读港大的竞争一贯非常竞烈。
超收学额收人才子女 形容属“实验” 料教局会控制
教育局早前修订专上资助课程申请资格,2028/29学年起,如人才子女居港未满两年,不能竞逐八大资助学额,大学可以4%“超收学额”取录。被问到新措施对大学收生影响,张翔表示,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实验,相信教育局会从中控制,预计起初收生上会增加,但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才流动的话,不能光要父母不要子女。”他续指,本港出生率下跌,入学竞争较容易,从另一个角度,政府也是保持本地体系的质素。
新安排下,未符本地生定义的人才子女入读大学,需缴付较高昂的学费,期间在港住满两年,则可获得政府资助,即变回“本地生”学费。被问到收费上会否对大学财政不合理,他则指,既然政府已制定政策,大学只有按照本地生定义去收取学费,“没有理由去加一些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