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霍启刚:首突破办跨境赛事 冀续用协商机制打造体育湾区

撰文: 林子慰
出版:更新:

粤港澳全运会开锣尚余一个月,香港将于6个场地举办8个竞赛项目,当中单车及马拉松是跨境赛事。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表示,是次比赛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协办是新的突破,过往跨境赛事因出入境限制有不少规条,较难举行,但是次为“国家级任务”,各地必须协调成功,冀未来继续善用相关协商机制,举办跨境赛事,打造体育湾区,更称只有各地合作,“才能做大个饼”。

全运会|霍启刚料经济效益胜筹办成本 冀当局把握机会推体育旅游

员霍启刚表示,是次比赛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协办是新的突破。(黄宝盈摄)
+1

霍启刚指出,过往业界提出跨境赛事时,往往因为涉及出入境规条,需打通安保、医疗、保险及海关等问题,无法成功举办,更举例说:“若马拉松选手在深圳湾大桥时受伤,救护车是送你去深圳还是香港医院? 保险怎么负责?”

霍启刚形容全运会是“国家级任务”,“冇野倾唔到”,各地必须协商成功。(黄宝盈摄)

他表示,如果纯粹因民间组织或活动动用数十部门,他认同难度较大,但全运会是“中央比嘅任务”,“冇野倾唔到”,当中的跨境单车及马拉松赛事更是新突破。他建议当局“唔好(全运会)完咗就唔用”,日后可总结经验,利用该机制长期举办跨境赛事,例如帆船湾区杯等,打造体育湾区。

霍启刚冀望,全运会完结后,当局可善用协商机制,继续推进体育湾区。(黄宝盈摄)

霍启刚认为,香港人口仅700万人,未必能吸引某些国际大型的体育IP(知识产权)或产品广告。但若以大湾区逾8,000万人口计算,“产品或者企业的影响力及接触面都很划算”,市场份额及消费力更高,是双赢局面,冀望全运会完结后,当局可推进体育湾区,“湾区共同合作,才能做大个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