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肉店太子爷攻大闸蟹 曾每晚通宵绑蟹7个钟 年销量1千变5万只
大闸蟹踏入秋季膏肥黄满,正值最佳的品尝时间。联丰食品屹立香港半世纪,主攻冻肉批发市场,第三代传人林一亭在2014年涉足大闸蟹市场,创立品牌“永丰大闸蟹”。他每年赴江苏省太湖及阳澄湖蟹场,精挑细选“靓蟹”转运来港,更曾因人手不足,每日通宵绑蟹约7个小时,如今大闸蟹业务稳步成长,由首年销量约1,000只,增长至如今4至5万只。
其实林一亭贵为“太子爷”也历经不少磨练,他中三开始到店帮忙推车送货到旺角,每周辛劳工作赚取100至200元零用钱,毕业后转投电脑公司工作,累积经验才回归家族生意,直至疫情期间他大胆开设多间地舖,惟装修、牌照及设备等成本不菲,最后反蚀约100万元。经一事长一智,他期望将来继续稳中求变,将家业发扬光大。
联丰食品屹立半世纪 第三代传人2014年攻大闸蟹市场
联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间潮州移民创立的家族企业,主攻冻肉批发市场,在香港屹立半世纪,今年刚好迈进50周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由一间细小的冻肉店,逐步拓展出稳定的批发业务,2014年更开拓大闸蟹零售市场,其中第三代传人林一亭功不可没。
联丰食品创始人上世纪1970年代从潮州偷渡至香港,他考虑到食材供应永远有需求,利润虽薄但稳定,可以细水长流,于是与几位乡亲合伙开设冻肉店,专注猪扒、牛扒和鸡翼等,主要供应予中式酒楼。后来他更转战酒楼业务,目标打造一条龙供应链,于是子承父业,冻肉店交由林一亭的父亲管理。
贵为“太子爷”也要推车送货 学有所成后推动公司电脑化
林一亭的父亲20多岁时从基层送货做起,轮到他贵为“太子爷”同样不可不劳而获,他由中三时到店帮忙推车送货到旺角,每走一转耗费1.5小时,每周辛劳工作可赚取100至200元零用钱。“OK啦,听住MP3送货,𠮶个年代几十蚊就够玩。”
不过,林一亭的学业成绩一般,会考后修读管理及市场学课程,翌年因英文追不上进度而放弃学业,转投一间电脑公司担任销售和培训,积极经验后才回归家族生意,立即改革公司手写单的传统,系统全面电脑化,从此开单速度快一倍,并减少出错机率。
每年赴苏州挑靓蟹 业务稳步成长每年卖4至5万只
直至2014年,林一亭在偶然下涉足大闸蟹市场,当时一名内地大闸蟹批发商旗下的餐厅倒闭,仓库积压2,000多只蟹,只好托他帮忙散货,最终三日便将所有“蟹货”卖光。经此一役后,他发现出售冻肉与大闸蟹有着相似之处,同样需要冷藏、车队和包装等,于是他向行家请教相关知识,并进军大闸蟹市场。
林一亭透露,虽然近年本港经济环境一般,但大闸蟹业务仍稳步成长,旗下品牌“永丰大闸蟹”主打苏州市养殖的大闸蟹,从首年销量1,000只,增长至目前的4万至5万只。如今他每年都会亲赴太湖及阳澄湖蟹场,精挑细选“靓蟹”转运来港。
疫情期间“心雄”扩展门店 最终反亏约100万元
不过林一亭并非一帆风顺,新冠疫情期间冻肉零售表现理想,他自言很“心雄”,乘势追击开设多间地舖,惟装修、牌照及设备等成本费用不菲,疫情结束后结算发现反蚀约100万元。经一事长一智,他现在已汲取教训︰“爸爸着我不能急不能快,细水长流先重要,分店开得快唔代表好!”
经一事长一智 未来稳中求变将家业发扬光大
投身大闸蟹生意逾10年,林一亭最难忘疫情期间内地人手短缺,大闸蟹没有绑绳便运来香港,他只能与行家每日通宵绑蟹约7个小时,直至凌晨4时才完成工作。对此他不嫌辛苦,认为正因家业的信誉良好,公司才能闯过不同年代的难关,期望将来继续稳中求变、推陈出新,将家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