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高风险范围涵凤德邨、蒲岗村道20厦 附全名单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26日)公布,一名居于凤德邨的82岁婆婆感染基孔肯雅热,由于潜伏期内未有外游纪录,列作本地首宗个案。凤德邨内连同凤礼苑、凤钻苑,以及蒲岗村道以西,共有20座大厦属于白纹伊蚊的200米半径活动范围内,中心估计共8,000户过万人有较高感染风险。

另外,高风险范围内尚有三间学校,包括礼贤会恩慈学校、圣文德天主教小学、神召会马理信书院;而病人孙儿在凤钻苑楼下的保良局金卿幼稚园就读,她因要接送孙儿而经常到该校。

食环署表示,中心人员和当区关爱队会联络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及跟进他们的健康情况,又呼吁居民若于10月起出现发烧、皮疹或关节痛症状,应尽快求医或联络中心。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确诊的82岁婆婆居于雪凤楼。(梁鹏威摄)
基孔肯雅热患者住所凤德邨半径200米范围内20幢传染风险较大大厦。(香港01制图)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屋苑内张贴提醒居民防范基孔肯雅热海报。(梁鹏威摄)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卫生防护中心人员向居民讲解最新情况。(梁鹏威摄)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管理员将通告放进每户信箱。(梁鹏威摄)

卫生防护中心指,一名居于凤德邨的82岁婆婆增感染基孔肯雅热,由於潜伏期内未有外游纪录,故列入本地个案,是本港首例。中心心相信,有病情轻微但未被诊断个案的市民曾到或居于一带并被蚊钉咬,令病毒透过蚊在区内传播。

中心指,白纹伊蚊活动范围约为200米半径,凤德邨七幢大厦、凤礼苑、凤钻苑,以及蒲岗村道以西11幢大厦,都处于范围内,估计共8,000户过万人有较高感染风险。区内并有三间学校,包括礼贤会恩慈学校、圣文德天主教小学、神召会马理信书院。

凤德邨(全屋苑七幢楼)
凤钻苑
凤礼苑
凤宝大厦
富德楼
兴龙楼
好景楼
海鸿大厦
狮子楼
安康大厦
宝发大厦
蒲岗楼
秀芳花园
汇豪山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有20座大厦属于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200米半径活动范围内,包括凤钻苑,当局提醒居民要留意。(梁鹏威摄)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有20座大厦属于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200米半径活动范围内,包括凤钻苑,当局提醒居民要留意。(梁鹏威摄)

中心总监徐乐坚指,暂时看不到区内有爆发情况出现。他又指要待做好灭蚊、控蚊措施后,若在一个潜伏期,即连续12日内,都没有个案出现,可断定该区爆发风险已消除。

食环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霍明茵表示,凤德邨所处区域9月、10月的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都低于10%,属偏低水平,代表蚊患分布不广泛。因应出现本地个案,食环署已立即采取跟进行动,在相关地点附近250米范围内树木茂密的地点进行密集式雾化处理工作,以杀灭成蚊;巡查上述地点,清理积水,或施放诱杀虫剂,以防止蚊子滋生。

署方承办商今早已派员到凤德邨一带施放灭蚊喷雾,清理积水,明日会动员黄大仙区所有人手进行灭蚊、防蚊工作。另外,区内有三个地盘,但今日未有运作,署方人员明日会到该些地盘巡查。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出现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对面的龙蟠苑即有人员喷灭蚊烟雾。(梁鹏威摄)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出现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屋苑对面的龙蟠苑即有人员喷灭蚊烟雾。(梁鹏威摄)
+9

至于居民跟进方面,防护中心人员和当区关爱队会联络当区居民,派发问卷,了解及跟进他们的健康情况。中心呼吁当区居民,如于10月1日后出现发烧、皮疹或关节痛症状,应尽快求医或联络中心。中心今日起在凤德商场二楼设医护站,为出现相关症状的居民作评估,亦已设立电话查询热线2125 2373,热线由上午9时至下午8时运作。

中心今晚8时30分会举行网上讲座,由医生讲解基孔肯雅热的病征、如何预防受感染、如何正确使用昆虫驱避剂等。明晚8时,中心亦会和黄大仙民政事务处在凤德社区中心合办教育讲座。

中心亦已联同食环署人员实地视察患者家居一带的地点,进行病媒调查及灭蚊,减低本地传播的风险。此外,中心会发信给医生、医院、学校及院舍,讲解基孔肯雅热的最新情况,并提醒他们提高警觉。

黄大仙民政事务处正积极配合卫生防护中心发放讲解基孔肯亚热的资讯,当中包括安排关爱队到凤德邨逐家逐户派发宣传单张和问卷、联络领展以协助中心于附近商场设立健康咨询站以及安排于明天晚上为当区居民举办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