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神龙异兽、迷你玫瑰、拇指小提琴 直击300折纸发烧友聚会

撰文: 赖卓盈
出版:更新:

当荒漠的骆驼遇上深海的鲸鱼、草原的狮子遇上丛林的蟒蛇、古罗马的维纳斯女神遇上文艺复兴的蒙娜丽莎…… 这异想天开的世界每月于尖沙咀一栋商厦绽放——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折纸聚会,数十名会员携同自己的作品,彼此交流请教。其作品横跨古今,上天下海,有经典名画、大熊猫、神龙异兽等,还有迷型折纸作品,例如长约一节拇指的小提琴。

2023年,黄嘉兆(Matthew)跟一群折纸发烧友创办香港折纸研究社,至今凝聚约300名会员。聚会卧虎藏龙,各人都“身怀绝技”,背景各异,有数学老师、医生、护士、珠宝从业员、非华语人士等。黄嘉兆希望透过聚会推广这门小众的手艺及兴趣,说:“希望有朝一日,折纸可以成为大家平时听到琴棋书画咁常见嘅兴趣,呢个系我最乐见嘅事。”

Wilson用79厘米乘54.6厘米的纸张折出蒙娜丽莎画像,过程中需要挑选适当的格子反折,制造阴影,从而呈现蒙娜丽莎的容貌。(廖雁雄摄)
香港折纸研究社聚会参加者阿月喜欢迷你作品,这朵玫瑰花长度仅约2厘米。(廖雁雄摄)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人风格截然不同。有人用金光闪闪的纸折出神龙异兽、各种动物。(廖雁雄摄)
迷你甲虫折纸聚首一堂。(廖雁雄摄)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在会上展示作品,亦有人指导折纸。(廖雁雄摄)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在会上展示作品。(廖雁雄摄)
折纸作品除了动物,亦有参加者幻想中的大怪兽。(廖雁雄摄)

两年前,折纸发烧友Matthew联同一班朋友成立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在会上展示作品,彼此交流。参加者的年龄、职业各异,作品的风格也截然不同,狮子、熊猫、蟒蛇、骆驼,到仙人掌、玫瑰花、绣球花灯等,各类作品共冶一炉,展现折纸千万种的可能性。

两年前,折纸发烧友Matthew联同一班朋友成立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右二)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在会上展示作品,并互相交流心得。(廖雁雄摄)
鲸鱼、魔鬼鱼等海洋生物折纸作品。(廖雁雄摄)

折3000方格 用折纸呈现蒙娜丽莎

Wilson的“蒙娜丽莎”,以一张79厘米乘54.6厘米的纸张制作。他折了56乘53,即近3000个格子,再挑选适当的格子反折,制造阴影,从而呈现蒙娜丽莎的容貌。

这种“绘画”艺术,其实还有很多的发挥空间。希望这小小的作品,可以启发更多的人
Wilson
Wilson的《蒙娜丽莎》,需要折近3000个格子,再挑选适当的格子反折,制造阴影,从而呈现蒙娜丽莎的容貌。(李振邦摄)

12岁中一生爱甲虫 花一星期折爱宠

红色巨蟒在草丛中蜿蜒前行,鳞片坚硬如甲,其余小蛇在旁仰望,形成一幕“众蛇相”。后方还有作品“我的甲虫”,多只甲虫在蛛网上爬行,配以绿叶衬托。这些折纸由12岁的Eason创作,灵感源于他饲养的甲虫,他花了一星期完成。

12岁的Eason曾饲养甲虫,用一星期折出作品“我的甲虫”。(廖雁雄摄)
红色巨蟒在草丛中蜿蜒前行,鳞片坚硬如甲,其余小蛇在旁仰望。(廖雁雄摄)

▼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聚会及作品 ▼

+5

追求极致微型折纸 创超迷你玫瑰花、小提琴

另一边厢,迷你版的狐狸、狗狗、水豚懒洋洋地躺在游泳圈上;旁边有长约2厘米的超迷你玫瑰花,放在一透明的小瓶内;还有两支小提琴,其中一支仅长约2厘米,约为一节拇指的长度。阿月的作品追求极致的微型艺术,特别着重线条和美感的呈现。

我折嘅作品普遍比较细,会着重系整形方面,用多啲曲线。
香港折纸研究社会员阿月
迷你狐狸、狗狗、水豚懒洋洋地躺在水泡上。两支小提琴,其中一支仅长约1厘米。(廖雁雄摄)
阿月的折纸作品追求极致的微型艺术,特别着重线条和美感的呈现。(廖雁雄摄)

聚会教折新作品 老幼、非华语人士齐参与

聚会除了是个小型展览,同时亦是课堂,委员在每月聚会指导折出不同款式的作品。参加者包括小孩、长者、非华语人士等,如有人跟不上步骤,委员会上前协助。他们的背景也各不相同,有数学老师、护士、珠宝从业员、还有不少学生。

Matthew希望透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参加者破解折纸上的难关,“如果佢本身冇朋友识折纸,佢睇唔明教学,冇人去请教,谂唔到下一步,可以永远卡关。但现在有呢个机会,大家面对面交流,有唔明可以请教任何会员,大家都好乐意帮助佢。”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除了在会上展示作品,亦有人指导折出新作品。(廖雁雄摄)
聚会除了是个小型展览,同时亦是课堂,委员在每月聚会指导折出不同款式的作品。(廖雁雄摄)
委员在每月聚会指导折出不同款式的作品,学生包括小孩、长者、非华语人士等。(廖雁雄摄)
委员在每月聚会指导折出不同款式的作品,学生包括小孩、长者、非华语人士等。(廖雁雄摄)

会长冀折纸从小众成为大众的兴趣

完成折纸后,众人拿起作品兴奋合照。不过,Matthew任务还未大功告成,稍后还要上载教学影片,让无法亲身出席的会员也能跟着折纸,还要在社交平台总结今活动,宣传研究社的聚会。

创立研究社两年来,Matthew最高兴是凝聚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香港推广这小众的艺术及兴趣。

希望有朝一日,折纸可以成为大家平时听到琴棋书画咁常见嘅兴趣,呢个系我最乐见嘅事。
香港折纸研究社会长黄嘉兆(Matthew)
香港折纸研究社每月举行聚会,参加者完成作品后大合照。(廖雁雄摄)
香港折纸研究社委员。(廖雁雄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