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增本地个案 专家指有爆发风险 新个案与输入例关联细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卫生防护中心周一(3日)公布新增一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是今年第三宗本地个案。港大临床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陈福和今早(4日)在电台节目指,本港存在爆发基孔爆发的风险,可能会出现隐形患者,建议当局收集本地蚊蛋,检测是否带有基孔肯雅热病毒,但吁市民毋需恐慌。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出现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对面的龙蟠苑即有人员喷灭蚊烟雾。(梁鹏威摄)

基孔肯雅热属蚊传疾病,本港存在的白纹伊蚊可作为媒介传播基孔肯雅热。自7月中国佛山爆发基孔肯雅热后,本港已录得约52宗输入个案,有个案居住在青衣晓峰园。陈福和接受港台节目《千禧年代》访问时,指8月有输入个案居住在青衣晓峰园,今次在同区发现本地个案,有可能区内的白纹伊蚊已带有病毒,病毒在蚊子间大量存活。

但他认为,当时有关部门已在该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杀蚊行动,因此相信该些输入个案与最新本地个案在流行病学上的直接关联性较小。陈福和又指,当局已在最新本地个案的活动范围进行了全面清查,寻找蚊子滋生的隐藏黑点。此外,文献显示有三分之二至七成患者会有明显病症,如发烧、关节痛及出现皮疹等,市民如发现或怀疑有出现病症,可主动测试抗体。

青衣晓峰园。(资料图片)

陈福和又称,当首个本地个案出现时,情况尚较为乐观,第二宗亦在同区,但最新一宗的患者活动范围广泛,而且源头仍不明确,需要谨慎应对。但市民不需过度恐慌,当局亦已在防范大规模爆发的风险。

他续说,未来仍有输入个案并不出奇,因香港邻近地区亦有基孔肯雅热、与内地之间的往来频繁,加上现时气温仍较往年热。陈福和提醒市民在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蚊措施;家中蚊媒的数量通常与附近建筑地盘有关,市民可留意当区蚊患指数。市民若曾经到过相关地区,则需格外谨慎,如出现症状而无法明确源头,应主动求医。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出现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对面的龙蟠苑即有人员喷灭蚊烟雾。(梁鹏威摄)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出现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对面的龙蟠苑即有人员喷灭蚊烟雾。(梁鹏威摄)

陈福和认为,本港爆发基孔肯雅热的风险依然存在,可能会出现病症轻微,或不知自己已感染的隐形患者;如果在多个地区出现病例,则需更加警惕。他又指,幸运的是气温逐渐下降,蚊子活跃程度会降低,防控工作将更加有效。他建议当局收集蚊蛋进行基孔肯雅热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