殓房收费|殡仪业界倡以劝喻取代收费 “温馨提示”家属尽快安置
医管局公立医院殓房遗体存放服务明年起改为收费,除首3日免费,其后第4天起每日收取100元,第18日起增至每日200元,第34日后再加至每日550元。医管局解释指,近年约有一成遗体在公院殓房停放超过一个月,部份个案更逾一年,希望调整收费以减少滥用。
殡仪业商会理事长郑志杰今早(7日)在电台节目表示,办理殓葬程序一般需时20天,甚至更长。他认为当局除收费外,亦可考虑劝导家属尽快安置先人遗体,作“温馨提示”,令整件事更正面,相信可令家属更积极。
认领遗体需时约20天 免费期延迟一个月更合理
郑志杰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中表示,一般市民处理先人遗体时,需办理法定文件及医学证明书,通常需时3至5个工作天。家属接下来还需办理死亡证书,并向食环署预定火化,食环署一般会在15日内提供火化服务,但日子并不确定,整个过程可能长达20天,甚至更长。
郑志杰指出,若文件程序未能及时处理,家属面临的等待时间可能会更长,特别是在假期期间,可能会延迟至一个月。他强调,家属通常希望在一个月内安置好先人遗体,“大家都唔想戴孝一个月”;一个月免费期会更合理。
新收费或至少约4000 议员指增遗属负担
他建议有关当局以劝喻形式替代收费,指医生和医院可以主动“温馨提示”家属要及时领取先人遗体,避免遗体出现变化。他还提到,这样殓房人员亦可减少遗体产生变化的压力,亦可令事件更正面,家属更有积极性。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梁熙在同一节目上指,从殡仪业界得悉,由离世到火葬一般要6星期,若按6星期计算,殓房费用需要1万;若4星期则需付约4,000元,即家属需额外负担4,000元至1万元,属一个好大比例的支出。
议员:非当初医疗改革目标 属医疗加价
梁熙指,家属另外仍需负担礼堂、仪式等费用,如经济上不是特别好,则会有经济困难。此外,死者如有长者特别津贴或综援,可获减免,他指,办理后事的生人是否可获减免则未有交代清楚。
他举例指如独居长者,多由同为长者的朋友处理后事,“冇可能要朋友在三日内办理”;如他们申请减免时,又需一定时间办理手续,则等于将整个殡葬流程往后推,令殓房流转更低。
他认为,当局需要明确豁免机制,否则可能令死者“冇尊严咁走埋最后一程”。家属寻求协助或酌情处理需要清晰。梁熙又认为,殓房收费似乎并不符合医疗改革的目的,因最初当局指并非医疗加价,而是改革,但殓房收费似乎是医疗加价,与原来目的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