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实用书教准长者规划护自身权益 陈晓蕾冀被照顾者有自主尊严

撰文: 林子慰
出版:更新:

有调查指港人平均寿命超过85岁,冠绝全球,但有不少长者实际是靠香港的医疗体系,即透过插喉、开刀等延长寿命,“究竟卧床𠮶位长者系咪真系想咁?”刚刚出版实用书《怕老——香港长者法律保障》(下称《怕老》)的作者陈晓蕾便有这种想法,她解释,“点解叫《怕老》?因为我写完之后更加惊,发现原来咁多人都可以帮我做决定”。

陈晓蕾说,本身只想推出针对照顾者的百科全书,但写书期间遇上疫情,听见不少长者突然入院,又未提前做好医疗指示及法律文件,处境艰难,故转换方向,将受众群体扩阔并对准当事人,“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意外,《怕老》不只给照顾者,而是所有人都适用的工具书”,教导如何趁有行动力时规划未来,避免“人在病床,钱在银行”。

陈晓蕾聚焦老病死议题,自2020年起用5年时间汇聚逾千资料,砌成一本逾400页的工具书《怕老》。(梁鹏威摄)

慈善机构大银创办人陈晓蕾聚焦老病死议题,自2020年起用5年时间汇聚逾千项资料,打造一本逾400页的工具书《怕老》。新书由刑事诉讼、金钱管理、医护决定三大范畴探讨长者所面对的法律困境,并透过真实故事及比照其他地区的法律,展现长者可如何利用法律工具保障自身权益。

原想做照顾者百科全书 疫情后转航道

“最初做呢本书系为咗照顾者,但疫情开始见到好多长者走得几难过,家人根本无机会探病,突然就走咗”,加上留意到坊间机构不太了解如“持久授权书”及“预设医疗指示”等可保障长者权益的法律文件,遂转换主题,冀教导大众提早准备,为未来的自己作主。

陈晓蕾认为,比起让子女成为照顾者,社会及当事人更应承担照顾及确保自身权益的责任。“持久授权书”及“预设医疗指示”对长者都是不错的法律保障,前者可让当事人在精神健全时指定受托人,管理财务或医疗方案;后者可提前表明拒绝指定治疗方法。

新书由刑事诉讼、金钱管理、医护决定三大范畴探讨长者的法律困境,并透过真实故事及比照其他地区的法律,展现长者可如何利用法律工具保障权益。(梁鹏威摄)

冀尽快修例 填补长者保障缺口

“其实香港(对长者及受障者)有各式各样嘅保障,不过有部份已不合时宜,有好多窿窿。”她提到现时香港持久授权书只可处理财务,且监管不足,应尽快附加法庭监管权,确保代理人按当事人意愿执行指示,“明明个草案已经写咗,大家都喺度等,希望可以快啲做出嚟(编按:政府2018年已草拟修例草案)”。

另外,当局2024年就预设医疗指示立法,让病人享有更大自主权。可是,原为德政的政策落入民间却变了味道,陈晓蕾指预设医疗指示立法后,坊间多了借此赚钱的医生及律师,“曾见过有机构倾平安三宝(遗嘱、持久授权书和预设医疗指示),倾完后就集体签文件,其实保障好低”。

陈晓蕾强调,“呢类法律文件应度身订造”,财产如何分配及使用由清醒时的自己决定,若某日真的失去精神能力,代理人只可依照指示处理户口,“概念类似帮你找数畀医疗费”,但并不代表委托人完全交出财政大权。

陈晓蕾认为,任何人都有机会发生意外,希望大家可提前规划未来。(梁鹏威摄)

年轻人或患认知障碍 任何人都应提早规划

“失去精神能力”看似与人距离很远,但书中首章便提到中风、脑部缺氧、精神健康问题及认知障碍症等,会导致失去精神行为能力。在人口高龄化下,现时愈来愈多人患上认知障碍,65岁以下有一成人士患上早发性认知障碍症。

“有人可能在家中遇到意外,有人可能30多岁已有初期认知障碍症,不一定与年纪挂钩,每个人都有机会失去精神行为能力”,陈晓蕾认为不单长者,书籍中的知识适用于任何人,尤其是六零后的“准长者”,拥有资源与社会经验,成为推动改革的关键,希望这本书能唤醒这群“准长者”的行动力。

推动社会风气及法律改变需不同持份者合作,陈晓蕾希望法律系学生及专业人士(社工、医护、律师、大状)看见《怕老》,冀未来正确了解长者权益,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医护及律师的角色可判定当事人有否精神行为能力,以及如何实施法庭文件的重要角色,但部分人或对持久授权书及预设医疗指示等不了解,或误以为指示无效。书中提到,曾有长者订立为预设医疗指示及不作心脏苏术命令,惟急症室医护没遵从当事人意愿,认为“救得返”,仍施行维生治疗。

她又认为,香港需提升对长者法庭的关注,“正如有青少年法庭,法官需考虑其独特的心智情况,长者亦需要设专属法庭处理持久受权书、财产及医疗纠纷等”。陈晓蕾冀望有心人可就书内的资料搜集再研究,日后可在社会听见相关讨论。

晓蕾希望自己能集齐20个嗜好,常常与朋友见面,好好享受生活,延续健康寿命。(梁鹏威摄)

“储钱、储人、储兴趣。”晓蕾访问时常常提起这句话。她表示在为日后做准备,希望自己能集齐20个嗜好,常常与朋友见面,好好享受生活,延续健康寿命。从《死在香港》到《香港好走》再到《怕老》,晓蕾坦言写尽老病死,常因听到不同故事“有好大嘅伤心”,但写书时需以理性态度分析案件及事情,需要思考如何深入浅出地将故事、个案、可做的事情展现给读者, “呢本真系我做32年记者嘅交代”。

《怕老》运用了特别的书籍设计,冀方便读者阅读。(梁鹏威摄)

《怕老》出版小构思
>封面使用薄纸、特意加工磨蚀书底象征外表老去
>书脊裸露,方便读者放平阅读及复印
>每章均设Q&A,解释基本概念及实施方法,方便不了解议题的读者快速阅览
>每章均设二维码,提供更多法律原文、法庭判辞及国际做法